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將于今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陜西省舉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通過實地探訪了解到,目前,各項籌辦工作正全力沖刺、全面推進。
“十四運會近在眼前,殘特奧會緊隨其后,全運會首次來到中西部地區、兩個運動會首次同年同地舉辦,比賽項目、參賽運動員人數創歷屆之最。”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版權)局局長程寧博介紹,為滿足十四運會辦賽要求,陜西省確定各類場館設施53個,其中新建30個、改造提升23個,分布在全省13個市區。目前,場館建設已全面完成,相應的競賽組織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計劃截至7月初,將舉辦53場測試賽。
本屆全運會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主要由“一場兩館”及其他配套設施組成,“長安花”(主體育場)、“長安鉆”(室內體育館)、“長安鼎”(游泳跳水館)分別能容納6萬、1.8萬及4000名觀眾。
因建筑形態形似西安市的市花“石榴花”,由28個花瓣圍成外立面的主體育場被稱為“長安花”,屆時這里將舉行全運會開幕式,承接田徑、足球等比賽。據十四運會組委會新聞宣傳處處長鄭璐介紹,新建成的體育場可容納觀眾數已超過西安原有的陜西省體育場,在全運會比賽結束后,主體育場也將繼續承接國際賽事、演藝活動,并擬向公眾開放。
與主體育場呈“品”字布局相對而立的是游泳跳水館及室內體育館,前者設計靈感來源于漢字“鼎”,可舉辦游泳、跳水、水球等國際標準賽事;而外形酷似鉆石的主體育館,場內可實現冰場和籃、排球場地的快速轉換,可滿足16個項目的國際級比賽需求。
“科技的使用讓場館更‘智慧’。”鄭璐以場館的照明系統為例介紹,“照明系統采用‘5G技術+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集合了燈光、音樂、光束等功能元素,實現場館與園區內外的單燈單控及整體聯動控制,通過監控設備還能實時進行人流量監控,保證賽事與后期運營的安全需求。”而在館內,應用的AR、VR虛擬化智能技術,還能夠增強用戶的體驗與互動感,“觀賽者可通過手機5G網絡、藍牙定位、機器人助手進行引導,在場館內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天津全運會起,在全運會這一我國競技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上,除了以觀眾身份觀看比賽,民眾還可以積極參與全運會的群眾體育項目,像專業運動員一樣體會競技體育的魅力。十四運會延續了“全民全運”的平臺作用,群眾項目設立了19個大項185個小項,在大項的設置上與上屆全運會持平,在小項設置方面比上屆全運會增加了59個小項,同時還增添了群眾項目的展示活動,使群眾選手參與面更廣、獲獎范圍更大。
記者從十四運會組委會了解到,全運會的到來,在全省范圍內廣泛掀起“我要上全運”熱潮,比賽杠桿撬動了“全運惠民”在群眾中傳播的理念,也讓群眾體育發展更多元。為滿足群眾體育發展需要,陜西省政府與國家體育總局簽訂了全運惠民合作框架協議,深入推進提升健身設施、發展體育組織、創新健身指導、開展健身活動、組織群眾賽事、弘揚體育文化、全面開放場館、推廣智慧體育等“八大惠民工程”。
位于西安北部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正成為這座十三朝古都的大眾體育休閑新地標。歷史上,鐫刻著盛唐繁榮的大明宮曾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群,其面積相當于3個凡爾賽宮、4.5個故宮、12個克里姆林宮、13個盧浮宮、15個白金漢宮,如今,這個3.2平方公里歷史與現代的結合體,園區三分之二面積為免費開放區域,隨處可見騎行、跑步的市民,尤其宮墻以南的部分,一個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園區聚集了更多體育愛好者。
據曲江大明宮保護辦社會事業部副部長寇江磊介紹,為迎接十四運會,園區進行了運動場地圍網更新、地面鋪設、燈光升級、健身器材更換及景觀綠化提升等工作,目前,項目提升改造已如期完成。6個籃球場、7個足球場、4個網球場、1個乒乓球場、1個橄欖球場,一條全長約7.5公里的全塑膠健身步道、14個配建全民健身器材設施的健身廣場,以及不斷升級的體育設備和智能化場館,讓遺址在百姓生活中“活”了起來。
最常到園區活動的居民中,不少人的家曾安在大明宮遺址之上——2007年以前,一片存在了70余年的棚戶區“道北”搭建在這片早已沒落的遺址廢墟上,這里的房屋建成年久、結構簡易、布局雜亂、衛生設施不全、安全隱患多,加之毗鄰西安火車站,流動人員眾多、治安狀況不佳。2007年,當地政府推動棚戶區改造項目,大明宮遺址區域的10萬名居民遷出遺址區,相關部門對整個遺址進行重新規劃保護和開發。2010年,國家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當年在棚戶區里的居民則已遷入周邊整齊劃一的高樓小區內。
站在丹鳳門樓向北遠眺,記者注意到,空曠的遺址廣場上還散落著幾棵樹,“那幾棵樹是當年棚戶區居民門前種的,改造時沒有遷移,為給居民留個紀念。”遺址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如今,不少當年的鄰居相約來園區健身,常會到樹旁駐足。
丹鳳門樓向南,作為十四運會重點工程項目之一,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正如火如荼。“辦好一次會,興盛一座城”,為迎接十四運會,西安進行了全面的城市規劃建設,根據十四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今年初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市備戰十四運會共完成9大類、54個方面、599項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目標任務。2021年,計劃6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鐵、火車站改擴建等151個全運重點保障項目建設,打造全運會的西安經典時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