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恤民 焦小東)走進朱鹮之鄉洋縣,漫步漢江兩岸,花艷草碧,天藍水綠,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近年來,洋縣把守好大秦嶺、護好漢江河,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重要政治擔當,進一步健全秦巴生態保護機制,深入推行“山長制”、“河湖長制”,完善縣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印發《洋縣河道管理站崗位職責分工管理制度》、代縣政府起草制訂了《洋縣治理偷采偷運砂石工作“六到位”》等系列文件,堅持的工作機制。構建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公眾參與的常態化長效治理機制。強力推進以秦嶺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明顯。
在漢江水資源保護中,該縣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扎實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違規非法捕魚網具全面銷毀。縣水利局、紀檢監察委、環督辦及公安局采取重點查、突擊查的方式,嚴控緊盯“挖、運、堆、賣”四個關鍵環節,構建立體化縱深治理網絡體系。在漢江平川段朱鹮保護區河道下河路口修建砼限寬墩,徹底堵絕偷采偷運砂石運輸道路, 對敏感水域,重點河段,問題多發頻發地區,按不同風險區的等級劃分,分級采取晝夜巡察、隔日巡察和突擊巡察等方式開展工作,做到巡查有方向、監管有目標、執法有重點。
同時以環保先行、綠化美化為輔、堤通路通、水美景美為理念,著力打造“堤固洪暢、水清岸綠、灘平航通、人水和諧”的新漢江,高質量實施漢江防洪治理工程40.4km(左右岸),規劃總投資7.18億元。在修建過程中摒棄原有大量使用漿砌石或混凝土為主體的老舊結構,代之以當代實用的鉸接生態預制構件面板結構,既達到安全穩固,又能做到生態環保。
去年以來巡查江河400余公里,積極開展魚類放流10余萬尾。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達100%,確保漢江出境水質穩定達標。累計完成漢江堤防建設35km,植樹種草等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