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7月15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榆林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89.66億元,年均增長6.9%,地方財政收入達406.2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城市第57位。
今年1-5月,榆林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8%,地方財政收入227.35億元,增長56.2%,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1%,創近三年來新高。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去年以來,在應對疫情大考中,榆林市出臺穩企穩崗等一攬子幫扶舉措,累計減免各類稅費192.8億元,通過降電價、降利息給企業讓利11億元,清欠民企賬款19.5億元。”榆林市委副書記張勝利介紹,2020年全市原煤產量、油氣當量分別實現5.17億噸和2729萬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此外,通過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15億元;積極組織各類促消費活動,服務業增加值逆勢增長2.6%;深入實施現代農業“4+X”工程,有力應對近25年來最嚴重的春夏連旱,糧食產量居全省第二。
高質量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
2020年以來,榆林市全力推進科創新城建設和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創建,按照“堅決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蘭炭行業升級改造“三年行動”,目前已拆除和正在拆除總產能772.5萬噸的153臺蘭炭爐,年底前還將拆除總產能425萬噸的85臺蘭炭爐,計劃在2022年前全面關停單爐7.5萬噸以下蘭炭企業。啟動“畝均效益”評價,以差別化的要素配置機制倒逼落后產能出清,為轉型升級騰挪發展空間。
張勝利介紹,榆林市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建立招商委員會,建成150億元資金池,抽調市縣兩級390名后備干部到招商一線,充分發揮地域空域區域等優勢,布局智能無人機、通航、裝備制造、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與西工大共同推動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綜合試驗平臺建設,杭蕭綠色鋼構、漢瀾石墨烯等一批項目建成試運行,凌天機器人、新石器無人車等一批新產業項目年底投產,遠景風機全產業鏈和零碳工業園等一批高質量項目正在落地。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今年,榆林成立了由院士領銜的課題組,深入調研和規劃,不斷鞏固和拓展毛烏素沙漠綠化成果,重啟飛播造林,加大人工造林,現在榆林境內林地面積達到2300萬畝,林木覆蓋率拓展到34.8%;嚴格水生態環境治理,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黑水體、工業污水專項治理,各縣市區建成區內的沿河污水直排口全部完成治理;15個國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張勝利表示,下一步,榆林要以水定產、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把榆林水耗總量控制在14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水耗強度下降10%;大力推廣秸稈還田、農膜回收、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綠色農業生產技術。
民生和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
2020年以來,榆林市狠抓脫貧攻堅工作,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穩就業工作專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4%,低于控制線4.3%,現行標準下48.6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建立“縣區長配建學校、教體局長劃片招生、校長均衡編班”責任體系,2020年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85所,新增學位1.9萬個,全市義務教育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加大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力度,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8.4%;堅持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提質增效,全市12個縣市區已全部建成“兩館”,達標率100%。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