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林
王述績,又名王樸公,漢中市寧強縣城關人。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7月,隨紅四方面軍赴川陜蘇區,在反“六路圍攻”戰斗中犧牲。王述績是陜南第一個參加廣州農講所的學員,學習期間備受毛澤東的器重。
一
前幾年,有學者在臺北國民黨黨史館查閱資料,發現了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幾封親筆信函。其中有一封是毛澤東任第六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時,用毛筆書寫給陳克文的。信函不長,照錄如下:
克文兄:
陜西辦事處特別委員會可以指定下列五人為委員:亢維恪、李維屏、李秀實、王述績、杜松壽,以亢維恪為書記。
澤東十六日
陳克文(1898年-1986年),廣西岑溪人。1923年廣東高等師范畢業,1925年加入國民黨。農講所期間,陳克文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相當于秘書長)。1927年7月,陳克文代理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后長期擔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行政院參事;抗戰勝利后先后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委員、立法院秘書長等職。1949年辭職赴香港定居。信函中的落款時間應為1926年9月16日,第六期廣州農講所學員畢業于1926年9月11日。
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全稱為“中國國民黨農民運動講習所”,成立于1924年7月,先后共舉辦六期。1926年3月,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聘請毛澤東擔任第六期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第六期農講所吸取了前五期農講所的經驗和不足,擴大了招生規模和地區,成為全國性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5月3日正式開學,收有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其中陜西學員16名。這期農講所開辦時間最長,辦班4個多月;開設課程最多,共開設25門課程,內容都是圍繞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展開的,其中關于農民運動的課程就占8門。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和地理3門課。
為配合快速發展的北伐戰爭,畢業學員全部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農民運動。身為農講所所長的毛澤東,親自對分赴各地的農講所學員進行了工作安排及經費落實,尤其明確了陜西辦事處特別委員會五人委員,領導陜西的農民運動。王述績等五人都是毛澤東比較器重的陜西學員。
二
王述績幼年在家鄉寧強求學,后為追求革命真理,于1924年春去西安上學。1925年春,先轉入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秋后再轉入上海大學。在此期間,他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的熏陶,對共產主義有了認識,隨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黨組織派他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親聆了毛澤東的教誨。王述績學習認真、軍訓積極,在研討會上踴躍發言,政治覺悟和組織能力都有顯著提高,被毛澤東所看重。王述績從農講所畢業時,被毛澤東確定為陜西的五人委員之一。
王述績等16位從農講所回到陜西的學員,大部分被黨組織派往渭南地區,宣傳革命主張,廣泛發動群眾,組織成立了各級農民協會。1926年12月中旬,華縣首先召開了全縣農民運動動員大會。會后成立了華縣農民代表大會籌備處,作為全縣農運的領導機關。12月下旬,黨組織在華縣縣立高等小學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霍世杰、王述績、喬國禎任正副主任,共招收學員90人。結業后,擔任各里農協指導員。從此,陜東各級農民協會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白色恐怖下,各地農會組織被迫解散,黨的活動轉入地下,王述績回到西安工作。
三
1928年夏,王述績被陜西省委派回陜南工作。1929年春,王述績在寧強縣縣立女子小學任校長,不久改任縣地方財委會主任,以此身份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夏,王述績以“共黨嫌疑”在寧強縣被捕,被五花大綁押解漢中。在審訊中,王述績始終未暴露黨組織和自己的同志,后經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后,在中共陜南特委機關工作,公開身份是學校教員。
1930年冬,王述績被特委派回寧強,負責組建寧強縣黨支部。1931年,寧強縣黨支部改建為中共寧強縣委,王述績出任縣委書記。是年,陜軍一部駐扎寧強,到處派糧派款,勒索錢財,欺壓百姓,民怨沸騰。王述績組織民眾開展了反抗軍閥的斗爭,被一劣紳告密,被敵營長郭子杰抓去拷打逼供,但王述績守口如瓶,堅不吐實。后經保釋,中共陜南特委調王述績去漢中工作。
1933年元月,中共陜南特委為了加強同紅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的聯系,再次派王述績回寧強工作。2月,王述績根據上級安排,在寧強建立起3個“紅軍之友社”,同時與川陜蘇區紅四方面軍取得聯系,傳送情報。1933年8月12日,紅31軍一部千余將士向寧強進擊,在毛壩河、關口壩、茅坪溝一帶發動群眾,打擊土豪劣紳。1933年8月下旬,紅軍一部在王述績領導的寧強縣委配合下,趁孫蔚如部38軍換防之際,奇襲寧強縣城,將派駐寧強的警衛團一個營一舉殲滅,陜軍棄城逃跑。紅軍由南門順利進城,搜查了縣政府,砸開了看守所,釋放了關押人員。在城內外張貼革命標語,宣傳黨和紅軍政策,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擴大了紅軍的政治影響。9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總部為“收緊陣地,誘敵深入”,將寧強境內紅軍撤走。王述績也隨紅軍去川陜蘇區工作,后在粉碎劉湘的“六路圍攻”中光榮犧牲。
(作者系漢中市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