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劉紅軍 記者 韓永國)7月22日上午,咸陽市政協召開八屆二十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打造雙鏈深度融合示范區”進行協商議政。市委書記楊長亞出席并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為政協委員作專題報告。報告政治站位高,思想深刻,內涵豐富、信息量大,論述系統詳實、思考辨證深入,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使委員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紛紛表示將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各自優勢,認真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盡心竭力為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獻計出力。
7月22日上午,咸陽市委書記楊長亞在市政協八屆二十次常委會議上所作的關于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的專題報告,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如何聚焦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政協工作明確了新目標、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新方向。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代表著本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水平,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于咸陽的創新驅動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結合工作實際,我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完善科技政策體系。配套出臺符合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相關政策,加大政策獎補力度。根據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部分包括加大中小型科技企業研發投入獎勵補貼、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等支持政策,咸陽市應加緊配套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獎補。同時,要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態,為企業、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研發設計、檢測認證、信息咨詢、知識產權、市場推廣等服務,幫助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緊抓秦創原建設機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全省創新的總平臺和總窗口,建議積極引導咸陽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和秦創原各類創新資源的對接力度,用真招、實招促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技術、人才等資源向企業流動,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進行技術攻關,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科技項目的支持,鼓勵企業開發、轉化高水平科技成果,支持成長期企業和壯大期企業申報市級重大項目,推薦承擔中省重大科技項目。積極舉辦承辦各類科技創新重大活動,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推動咸陽市創新要素集聚和創新發展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盡快完成咸陽市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組建工作,在配置資源中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及政府的杠桿作用,構建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格局。強化科技金融保障支持。大力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盡快設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專項,引導銀行信貸支持轉化科技成果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四是創新用人體制機制。立足咸陽市的區位現狀和與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的“零”距離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出臺柔性引才政策,通過顧問指導、掛職引進、兼職引進、合作引進、退休特聘等多種形式,堅持“瞄準產業引人才、針對短板引人才、聚焦需要引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引進咸陽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