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徐世旺)今年以來,山陽縣牢固樹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布局“一盤棋”理念,突出“固”是基礎、“興”是關鍵、“富”是目的,全面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防返貧監測、實施創業帶就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示范等工作。
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工作機制。山陽縣成立鎮鄉村振興辦公室和村(社區)防返貧監測預警工作站,將全縣所有農戶納入監測范圍,選用3000多名網格員,重點監測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情況。全縣監測到有返貧致貧風險的614戶2057人,全部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堅決守牢返貧底線。
全面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按照產業圍繞移民小區建、社區工廠緊跟移民小區辦的思路,山陽縣認真落實“1+7”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創業帶就業,推動后續扶持縱深開展。戶家塬鎮通過招商引資,建成金鹿服裝社區工廠,年加工服裝30萬件,產值500萬元以上,解決了搬遷戶80多人就地就業,年增收2萬元以上,實現了一人進廠,全家穩定增收的目標。
此外,山陽縣通過持續壯大“藥菌果畜”4個全產業鏈產業規模,加快茶葉、木耳、肉牛等一批標準化種養基地建設,新發展中藥材6.3萬畝,發展食用菌5560萬袋、天麻1994畝;栽植紅仁核桃1800畝,新建茶園1萬畝,畜禽飼養量達383.32萬頭(只)。犇犇旺、意發等10個現代農業園區和26個農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著力將脫貧人口鑲嵌在產業鏈上。依托“山陽建筑”和“返鄉創業”兩大優勢品牌,36家建筑企業帶動脫貧人口就業1萬多人,回鄉創業100多名,雷博光電、瑞裕電子等184家市場主體入駐縣高新區,新增就業崗位2900個。金雞扶貧產業園、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德潤康中醫藥產業園、意發養牛產業園等137家龍頭企業和就業幫扶基地,帶動2805名脫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