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久違的陽光一掃近期的陰雨和低溫,給三秦大地帶來溫暖。據陜西省氣象臺預報,未來三天我省大部為晴到多云天氣,11日開始將迎來新一輪的雨水天氣。今年8月末到9月上旬,陜西秋雨為何異常偏多?陜西省氣候中心專家來揭秘。
為何多雨?“秋淋”來了
據悉,自8月下旬以來,我省大部降水量與常年同期比較偏多1~4倍,陜南、關中和陜北南部雨日多、雨量大。在8月21-22日,我省出現今年以來最強區域性暴雨過程,勉縣、鎮安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在8月30日至9月6日期間,我省出現持續性降水,進入陜西秋雨的第一個多雨時段,降水量與常年同期比較異常偏多。
氣象專家表示,入秋之后,“華西秋雨”在我省出現。華西秋雨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象,主要影響四川、重慶、陜西等地。
華西秋雨在陜西常常被稱作“秋淋”或“秋霖”,主要指陜西中南部的渭水和漢水流域在秋季出現陰雨天氣。通常8月下旬開始至10月底,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滯留在秦嶺一帶的暖濕空氣相遇,使鋒面活動加劇而產生較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期間降雨量僅次于夏季,有些年份也出現顯著的秋汛。
今年陜西秋雨情況如何?
根據氣象部門的監測,今年我省陜南陰雨持續時間長、雨量大。8月下旬以來,我省中南部持續陰雨天氣。截至9月6日,降雨日數關中8-12天,陜南10-15天,寧陜、紫陽、石泉、鎮巴幾乎全勤。陜南區域平均降水量267.4毫米,較常年同期(80.1毫米)偏多2倍多,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紫陽、鎮巴、勉縣等8縣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鎮巴最多達502.5毫米,7縣降雨量達歷史同期最多,15縣雨量為歷史第2多。持續陰雨導致紫陽、鎮巴、勉縣等陜南多地出現洪水、塌方、滑坡及城鄉積澇等災害。
秋雨范圍廣、極端性強。8月30日開始降雨覆蓋全省大部,并伴有暴雨。8月30日至9月6日,陜北大部降水量50-100毫米,關中和陜南大部在80-150毫米。期間26縣區出現暴雨共31次日。甘泉、延安、安塞等8縣區日降水量突破同期(9月)歷史極值。
今年陜西秋雨發生較早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陜西省氣候中心每年從8月21日開始華西秋雨的監測評估工作,一直持續至10月31日結束。
氣象部門是如何確定陜西秋雨開始的?自8月21日起,陜西秋雨監測區(主要是關中和陜南)內≥50%的臺站日降雨量≥0.1mm為一個秋雨日,若區域內連續出現5個或以上秋雨日(中間可有一個非秋雨日),則定義為多雨期,定義首個多雨期的第一個秋雨日為當年秋雨的開始日。
按照此業務規定,2021年陜西秋雨于8月30日開始,較常年(9月10日)偏早11天。華西秋雨每年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最早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0月下旬結束。同時,秋雨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有些年份不明顯,有些年份陰雨連綿或“溫婉”+“暴力”。
近20年陜西秋雨明顯增強
氣象專家表示,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陜西多強秋雨年,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秋雨不明顯,2000年以后,秋雨出現增強趨勢,其中2003年、2011年、2017和2019年秋雨顯著偏強。秋雨具有持續時間長、雨量大、暴雨站次多等特點,渭河和漢江上游流域的洪水主要發生在秋季連陰雨過程。
為何今年降水如此多?
對于為何降水如此偏多的問題,氣象專家表示,一方面從近期(8月28日至9月6日)環流來看,歐亞大陸中高緯度環流呈西低東高的異常分布,貝加爾湖高壓脊偏強,西南地區低渦穩定維持,為強降水提供了較好的動力條件。中低緯度西太副高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印緬槽活躍,為強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條件。在動力條件和水汽條件均充分的條件下,造成了我省大部降水異常偏多。
另一方面,學者們提出,從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來看,伴隨著全球增暖,大氣持水能力增強,可降水量相應增加,為強降水提供了有利條件。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今夏我國旱澇并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我省北部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南部不少縣市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根據8月9號最新公布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結果,從全球范圍看,1950年代以來大部分有觀測資料的陸地地區,都經歷了極端降水頻率和強度的增加,而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有可能是主要的驅動因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