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渭河岸邊擺渡人 堅守渡口不孤獨

2021-10-14 00:44:02  來源:新華網  


[摘要]在渭河興平龍興渡口,64歲的擺渡人尹參軍已經在此堅守了39載。...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可是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它、閱讀它,就在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大潮中很快消失不見了。村落如此,渡口亦如此。在興平市湯坊鎮龍興村,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渡口,歷史上這里熙熙攘攘,如今已是冷冷清清。然而,有一位叫尹參軍的擺渡人仍舊堅守在這里,一個人撐起一條船,守著一個渡口,為鄉鄰搭起“一座移動的橋”。

  興衰變遷,獨留一人堅守

  堅守,一個略帶寂寞與蒼涼的詞語。在渭河興平龍興渡口,64歲的擺渡人尹參軍已經在此堅守了39載。白天,他運送過河的人,夕陽西下,他便系好船,夜宿于河岸邊的一間陋室。“這里環境簡陋,心卻安寧。”尹參軍說。

  記者來到渭河邊的龍興渡口,視野隨著河面變得寬闊起來。盡管這個渡口如今很不起眼,但歷史上也曾繁華一時。

  初期,龍興渡口渭河南岸各村歸興平縣(現興平市)管轄,每年運送公購糧的車和牲畜都要通過龍興渡口來回擺渡。據史料記載,龍興渡口有大船3條,小船4條,艄公20余人,岸邊各種小吃豐富,車水馬龍,繁華可見一斑。

  尹參軍自小在渭河邊長大,河灘的一草一木承載了他整個童年。“渭河南岸水草豐茂,我經常和小伙伴過河去割牛草。坐在渡船上看大人擺弄撐竿,渡船就聽話地按照指令行駛,我心中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尹參軍說,那是他對渡口最早的記憶。在潛移默化之下,他也學會了撐船,船上人手緊缺時,他還會上去幫忙。

  1982年,龍興渡口船隊擺渡人新老更替,尹參軍的機會來了。年輕的尹參軍身強力壯被選中,和他一同上崗的還有3名年輕人。那時候撐船是個“體面活”,人人爭著去,比種地輕松,掙的工分還多。不曾想到,他們這一撥人乘上了擺渡人的“末班車”。

  時代變遷之下,留給龍興渡口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化發展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前往城市發展謀生,農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龍興渡口東西各架起一座跨渭河大橋,大橋與現代交通路網銜接,是交通主干道,龍興渡口的作用日漸衰微。

  隨著客源的減少,渡口被迫收縮規模,船只數量削減至一條,與尹參軍一同入職的伙伴也紛紛離開渡船開啟新的事業,留下他一人堅守。家里人心疼他,不想讓他再在渭河邊風吹日曬,但他仍堅持了下來。

  “在這兒撐船,人自由不受束縛,心情也舒暢。”言語間,尹參軍憨憨一笑,卻又透露出一份堅定。話雖如此,但從他的眼神中能看出,他是舍不得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陪伴他39年的“老伙計”。

  服務鄉鄰,堅守渡口不孤獨

  “這不僅是一條船,更是一條鄉親們的‘過河路’。”時代的洪流之下,面對生活壓力與外面世界的誘惑,尹參軍也曾猶豫過,但一想到自己一旦離開,這個有百年歷史、連接渭河兩岸的渡口就將消亡,鄉鄰們從此也少了一條便捷的通道,便一次次打消了上岸工作的念頭。

  事實上,盡管龍興渡口的繁華不再,但每天仍有不少村民坐渡船往返兩岸。目前,龍興村仍有1000余畝土地在渭河南岸,這還是一條不可或缺的生產路。

  “坐老尹的船有十幾年了,渡船過河比繞行大橋能少走40多公里,不僅節約時間,還把油費省下了。”渭河南岸西安市周至縣的尹樹明是尹參軍的常客,他常常騎著一輛電動車去河對面收菜。

  無論寒冬酷暑,尹參軍的船總會靜候著每一個往返渭河兩岸的人。烈日下,他手牽滾燙的鋼纜,佇立守望,隨時準備著起船擺渡,讓乘船人安全過河。即使在除夕,他也會堅守在渡口。“那個時候,我就只想著,要讓所有人都能回家,熱熱鬧鬧、平平安安地過年!”尹參軍說。

  隨著一陣馬達轟鳴,兩輛摩托車從遠處駛來,尹參軍知道這是要過河的客人,他放下渡船上的木板,便于摩托車駛上船。記者在談話間得知,這兩名客人在附近建筑工地工作,每天傍晚要從渭河北岸的建筑工地坐船回到南岸去,從渡口走能省一半的時間。

  一條鋼纜跨過河面固定在兩岸,鋼纜上有滑索與船頭連接,人站在船上,用力斜拉滑索上的纖繩即可帶動渡船。

  鄉親們認準了尹參軍,尹參軍也琢磨改進設備給鄉親們更好的安全保障。由于以前使用的船已經出現老化,為確保每一位乘船群眾的安全,尹參頭的2萬元購置了一條新船,在船上配備了幾件嶄新的救生衣。在新船上,老村主任寫上了“龍興古渡”4個紅色的大字。

  尹參軍已擺渡了30多個春夏秋冬,忍受嚴寒酷暑,起早貪黑接送了數不清的人。尹參軍對人熱情,無論誰坐船,他都會放下手中的農活,趕緊將人家送到河對岸,有時候甚至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再把人送回來。

  渭河浩浩蕩蕩向東流去,也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天塹,將渭河兩岸分割。人是需要交往交流的,渭河南岸的人需要去北岸,北岸的商品貨物也需要運到南岸,龍興渡口在渭河兩岸的交流互通中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生態好轉,渭河歲歲安瀾

  如今,行走在渭河兩岸,生機勃勃的綠色填滿視野,濕潤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清香,水鳥的叫聲隨著風聲進入耳中。經過數十載治理與保護,人們所企盼的歲歲安瀾正在渭河上演。

  擺渡39載,尹參軍見證了渭河生態的變化。“在以前,擺渡人沒有敢穿白衣服的,一旦沾上渭河泥水,就洗不干凈,再洗都沒有用。”尹參軍說,那時,幾百米外都能聞到渭河水的刺鼻臭味,河里的魚也生存不下來。

  現在,渭河中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有時還會碰到尹參軍擺渡的撐竿。“現在河好了,水清了,河里能存下魚。”尹參軍說, 過去渭河上游建有造紙廠等工廠,工業污水排放沒有節制,污染了水體。

  “過去上游沒有水庫,每到豐水期,‘齊頭水’流下來,水聲能聽十里路,那時候撐船非常困難,船在大水中忽上忽下。”尹參軍說,39載,河水像是被馴服一樣,日益溫順,尤其在汛期改觀巨大,已經連續多年平穩度汛。

  對擺渡人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是船好撐了。尹參軍說,以前漲水時撐船至少需要3個成年人,兩腳站定,決不能亂動,稍有不慎,船就會上下翻騰難以控制。如今撐船的只有他一個人,平緩的河面似乎和他達成了某種默契,愿意配合。

  對于自然,人類不能總想著去征服,只能心懷敬畏,與自然和諧相處。渭河是關中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在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泛濫中,人們終于懂得該如何與其相處,該如何好好愛護和保護她。

  近年來,興平市組織多次大規模治渭行動,對渭河沿岸堤防進行加固,成立了興平市渭河生態區保護中心,在堤防兩側的護堤地進行植樹造林,對堤頂綠化帶及時補栽樹木,大大改善了渭河興平段的水生態環境。

  這一切變化,渭河兩岸的群眾有深切感受。據湯坊鎮龍興村一位村干部介紹,以前村民對河灘地不愿意投入精力耕耘,因為“喜怒不定”的河水隨時會讓他們的投入“打水漂”。但近些年,渭河水穩定了,村民在河灘地種起了經濟作物,老尹的渡船也忙活起來。

  如今,渭河的生態越來越好,尹參軍更舍不得離開這里。他說,或許渡口以后會被淘汰,但只要渡口留存一天,他就會繼續堅守在這里。(記者 劉坤文)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擺渡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碌曲县| 民丰县| 泸定县| 衡山县| 伊川县| 稻城县| 西乌| 保定市| 登封市| 惠安县| 石城县| 郸城县| 永济市| 抚远县| 六枝特区| 沁源县| 崇信县| 溧水县| 乐业县| 赤峰市| 乾安县| 册亨县| 武威市| 白银市| 沂源县| 大荔县| 马公市| 鄱阳县| 新乡县| 莆田市| 太仓市| 滨海县| 安康市| 东宁县| 武夷山市| 台安县| 新丰县| 神池县| 开封市|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