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10月19日上午,銅川市新聞辦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首場新聞發布會,銅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賈鵬結合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辦實事,介紹市發改委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賈鵬介紹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銅川市發展改革委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嚴格標準,狠抓落實,以單位名義擬辦的8件實事中,項目資金爭取、價格監測預警等7件已全面完成,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正在抓緊推進。黨員干部個人承辦的122件事項已完成113件。
首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開門編規劃,通過線上線下廣泛征集民意1.3萬條,確保 “十四五”規劃符合群眾所思所盼。督促協調、統籌推進全市48個專項規劃編制,為全市未來五年轉型發展明確了方向、理清了路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謀劃儲備“十四五”項目592個,同時嚴格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和“雙碳”戰略要求,調減“兩高”項目299個,為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留足了空間和容量。
其次,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民生實事的有力抓手,今年以來累計爭取到位中省預算內補助資金5.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先后發行政府專項債券14.09億元,助力18個項目建設;強化政銀企對接,協助18個項目融資14.29億元,為加快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均達到100%。23個省級重點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3%;130個市級重點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3%。冀東、堯柏兩條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日月芯集成電路、陜汽兆豐、偉力凱恩等一批骨干項目建成投產投用,有力加快了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步伐。
再次,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不斷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型數字化社會治理云平臺等一批城市精細化管理平臺搭建完成。全市54家部門涉及的71個業務系統、17個城市部件圖層、948項共計1830萬條數據匯聚智慧城市中樞,城市重點領域數據運行態勢“一屏”感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在便民服務方面,依托“銅城辦”APP這一載體,涵蓋融合社會保障、交通出行、智慧醫療等各類綜合性服務應用203項,涉及群眾衣食住行的一大批服務事項辦理更加便捷高效。同時,通過聯動智慧社區建設,采集完成全市72個社區城鎮人口相關數據40萬余條,900名基層網格員通過平臺累計上報并辦結社情2.5萬余件,“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化綜合管理服務在銅川已基本實現。
還有,聚焦企業群眾辦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為企業開辦設立了“一站式”專區,全部手續1個工作日1次辦完;水氣暖報裝從去年的4個環節全部壓減到了2個;探索并推行套餐式“一件事一次辦”便民服務達到100項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已達1700項以上。通過對審批服務流程的梳理再造,群眾辦事“只認窗口,不認部門”且一次辦成。全面落實電價優惠政策,為173戶電力客戶節省電費1077.4萬元。創新推行“政采貸”信用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發放各類貸款4492.6萬元,貸款投放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對外開放力度不斷擴大,通過積極爭取,陜西(銅川)臺灣產業園正式獲批,陜西宇騰等一批臺商企業已落地建設,優質營商環境涵養投資洼地效應持續放大。
最后,為保障農民朋友種糧積極性,今年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新增儲備糧5000噸。對新收儲糧和儲備輪換糧定期開展質量檢測,對糧食流通環節加強執法檢查,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穩定物價方面,緊盯群眾關心關注的課后服務費、停車場收費、物業服務費等重點領域,以及天然氣、生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積極開展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費標準、物業服務費管理細則的制定工作,研究制定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機制,有效保障了全市重要民生商品的穩定供應。今年以來,累計減少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用電成本1.1億元,有效緩解了個體經營戶和企業用電成本壓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