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市人大統一安排,市大數據局主要負責同志向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匯報了我市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情況。記者獲悉,近年來我市搶抓機遇,深入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智慧城市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消費業態升級等方面取得新氣象。
2020年全市大數據產業總產值達1370億元,同比增長242%。全市已擁有大數據重點企業225家,各類軟件及信息服務企業近2000家。
5G網絡建設快速推進 基站超1.4萬個
我市新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初具規模,2020年,新建5G基站超過1萬個,累計超過1.4萬個,基本實現核心城區和重點區域5G信號連片覆蓋。
工業互聯網發展加快,“西安工業云平臺”已接洽165家廠家的233款產品,已上線71款軟件應用服務產品,平臺累計注冊總用戶數11341個。全市衛星網絡基礎配套實力雄厚,共有50余家企業和機構從事GPS、北斗衛星產業,從事GPS衛星及GPS衛星應用產業科研人員逾萬人。
此外,我市還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現有人工智能相關國家級研發平臺11個,省部級平臺33個,并啟動建設國家超級計算(西安)中心。全國首個區塊鏈算力中心——智谷算力中心落戶西安高新科技金融自貿區,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區塊鏈注冊企業超過100家,注冊經營范圍包含區塊鏈的企業超過500家。
大數據中心聚集優勢也不斷凸顯,全國人口數據處理與備份中心、國家審計大數據處理中心等多項國家部委重大項目相繼落戶。“西部云谷”也已現雛形,2020年行業年產值規模達到120億元。
61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助力鄉村振興
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迅速,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67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145家,2021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值預計突破3000億元。
在產業數字化融合發展方面,數字經濟與農業融合成效顯著,目前全市共建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8個,鎮級電商服務站81個,村級電商服務點615個,大批信息服務機構在鄉村振興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與工業融合進程加快,陜汽集團、陜鼓集團等企業智能化生產線比例快速提升,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西咸新區“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數字經濟還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無人售貨車、智慧咨詢亭等數字應用紛紛落地傳統景區,支付寶的城市服務平臺業務實現基本覆蓋,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等重點領域的分享經濟在全市鋪開。
17388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我市也取得新突破,搭建完成“133N”體系政府數字化轉型架構(包括1個政務云平臺、3大支撐體系、3大保障體系和N個應用系統);建成“一網通辦”總門戶,上線事項29868個,實現全程網辦事項17388個;上線“i西安”政務服務App,提供日常繳費等2072項便民服務;制定《西安市政務信息系統打通與數據共享工作實施方案》,建成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完成系統對接193個,歸集共享優質數據41.44億條。 (記者 拓玲)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