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近日,“2021年(第五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咸陽市委組織部《構建“人才共享”模式破解企業招才用才難題》獲評最佳案例。
咸陽,自古就是西部戰略重地,現今更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前沿。面向“十四五”,該市提出建設“西部名市、絲路名都”,然而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小,企業人才總量不足、高精尖人才短缺。特別是單個企業體量小、財力有限,引進高端人才往往“有心無力”,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發展的短板。
如何破解單體企業體量小、財力弱、招才難問題?怎樣讓高端人才引得進、優秀人才留得住?咸陽市積極探索構建“產業創新聯盟+高校+專家團隊”的“人才共享”模式,形成資源共享、協同創新、集群發展的人才科技創新合作體,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破發展困局
以人才鏈補強產業鏈
要實施創新驅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基礎產業固本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增力,新興產業接續增量,離不開人才支撐。
咸陽市從實際出發,問需于企,綜合研判,提出構建“人才共享”機制,聯盟聚才,協同創新,集群發展,以人才鏈補強產業鏈,壯大優勢產業集群,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產業聯盟的創建,其效用是形成了人才洼地。聚焦主導產業,選定生產規模大、研發實力強、業績好的龍頭企業牽頭,行業相關企業自愿加入,成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專家團隊有效組合,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高校為支撐、人才為核心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最終實現聯合引智,人才共享。
“怎樣吸引人才、讓人才留得住?怎么發展?近幾年,咸陽市委市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概括來說就是政府為我們‘搭臺子、烘場子、扶梯子’。在這個過程中,把‘產業創新聯盟’這個臺子搭起來之后,引進了很多專家教授,破解許多研發難題,最終實現融合創新。”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科技管理中心總經理劉峰介紹說。“聯盟體+”的運行模式,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步長制藥牽頭的咸陽市現代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發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新品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咸陽已成立9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涵蓋了中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農業產業等多個領域;吸引近百家企業加盟,精準對接20余所高校加入,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共同體。
引源頭活水
以協同創新實現共享互惠
企業要實現長足發展,不能依靠“單打獨斗”。加強協同創新,共享人才資源,是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增強市場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產業聯盟定期組織成員企業召開交流研討會、技術分享會、科研論壇等,交流信息技術,探討行業難題,分享管理經驗,相互學習,實現資源共享。聯盟企業場地、設備、儀器等硬件資源,相互享用,特別是牽頭企業的優質資源,為成員企業提供硬件支持,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中藥產業聯盟牽頭企業步長制藥連續3屆舉辦高端論壇,吸納聯盟企業參加,共同學習行業前沿技術,共享高端人才資源,推動產業技術整體創新升級;食品產業聯盟認定了陜西米旗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三原興邦油品有限公司等8家聯盟企業的實驗室和檢測中心為科技創新共享平臺,并公布了設備清單,為聯盟企業共享共用;精密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吸納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陜柴重工、陜工職院、法士特等20家單位參與,聚合資源、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加強信息互動與技術交流,提升傳統產業效能與資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聯盟企業每年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一幫一”的人才幫帶機制,培養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提升業務技能。生產出我國第一張覆銅板的陜西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組建陜西覆銅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集合了相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30余家,各類專家人才近千人。
“人才無疑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加強與產業上下游聯盟企業合作,駐企指導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堅持每月幫其現場檢測產品,合力提高產品穩定性,增加供應量,也為上下游企業培訓了一批專技人才。”陜西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熊博明介紹說。
“聯盟體+”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招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培養了一批自有人才,闖出了一條招才育才新路,有效緩解了企業人才緊缺問題。
在產研共融方面,聯盟加強與高校院所聯系,采取合作研究、委托攻關等形式,共同攻克制約發展關鍵技術,研發新技術、新產品,聯盟關鍵技術由專家攻關,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食品產業聯盟聯合高校、金融機構、食品精深加工企業、食品機械制造企業共35家,攻克一批制約食品領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增進技術合作,解決食品加工行業研發目標分散、信息不對稱、機制不完善、成果難分享等問題,實現了資源共享、互幫互助、抱團發展。
“通過‘人才共享’平臺的‘活水’作業,極大提高了人才在咸陽的對接效率與成功率,解決了企業招才用才難題,為推動企業、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咸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宏兵介紹。
謀長遠之策
讓優秀人才留得住
宏觀上“管住”,微觀上“放活”。
人才共享模式的運行,離不開政策支持,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咸陽市著力提供更優惠的政策、更優質的服務、更優良的環境,鼓勵聯盟招才引智,創新創業。在高端人才引進、緊缺人才培養、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積極招引高層次產業人才和創新團隊。
咸陽緊盯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興咸人才計劃”,開展創新型企業家培育工程。同時,加強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對在咸新建并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優秀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500萬元、50萬元、10萬元科研補助。支持建新改舊孵化器,圍繞新興產業鏈培育設立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改造升級傳統孵化器,對新認定為國家級或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科研項目補助資金支持。
作為企業來說,核心就是把技術轉化成產品,只有將理念性的東西變成產品、商品,得到應用,想法才能真正發揮社會價值。的確如此,有了“人才共享”模式的支持、有好的政策護航,實現了人才與企業的良性雙向互動,真正發揮了“人才”作用。
留人重在留心。“人才看什么、人才要什么、人才在乎什么”也是留住人才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對此,咸陽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政社分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和管辦分離,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解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對產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予以表彰獎勵,在高新區建設專家公寓,打造“高層次人才之家”,加強聯系服務,增強人才融入感、認同感、歸屬感,營造愛才尊才重才良好氛圍。
“這是可以真正實現‘雙贏’的模式,既有平臺,又有干事創業的氛圍,能讓所有專家的價值在這樣的氛圍中被體現、被認可,人才就有事干、有榮譽,也就能留得住。”咸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李衛東表示。
中藥產業聯盟累計參與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156項,獲各類科學技術獎勵23項、授權發明專利110項,制定行業藥材標準82項……一批批科技項目在咸陽落地,咸陽市“人才共享”模式為企業和人才牽線搭橋,讓雙方真正得到了“實惠”,各個行業聯盟充分發揮人才共享優勢,把統籌科技資源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緊密結合,取得了一批豐碩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產業基礎研發能力,實現了產業向高端化轉型升級。(陜西網記者 李惠茹 高偉)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