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全省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現場會在西安召開。會上,5個市縣政協和3個委員工作室負責人作交流發言,充分展示了我省委員工作室建設的良好成效。陜西政協公眾號將陸續刊登交流發言,宣傳我省各市縣政協在委員工作室創建運行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
政協渭南市委員會
著力建設“委員工作室”
擦亮“渭事微協商”金字招牌
渭南市政協副主席 賀韌
近年來,渭南市政協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政協“創爭出”提出的打造全省精品委員工作室的要求,成立了委員工作室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多層級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充分借鑒外地經驗,市、縣兩級同步實施,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相繼對我市委員工作室與“渭事微協商”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
一、建立科學工作機制,委員履職有了制度保障
一是按照先創建后規范的思路,以市帶縣,全力推進委員工作室創建工作。明確委員工作室可由一名委員命名多名委員聯合,或者由界別、團體聯合設立等形式創建。目前,市政協成立了40個委員工作室,實現了429名委員全覆蓋。各縣(市、區)政協成立62 個委員工作室,685名委員加入了工作室。二是創設 “專委會+委員工作室+特色”模式。明確由各專委會在所聯系的委員中選擇有界別和職業代表性、履職能力強的委員作為工作室領銜人選,指導創建并開展履職活動,將“特色”確定為每個工作室履職和服務的重點內容。三是先后出臺了《委員工作室創建工作方案》、《市政協領導聯系常委、各專委會聯系委員和委員工作室、委員和委員工作室聯系群眾》等制度,明確委員工作室創建標準、指導思想、職責定位、考核獎懲等內容。潼關縣政協還制定了委員工作室年度考核機制。
二、打造“渭事微協商”平臺,委員履職有了載體支撐
一是聚焦群眾煩心事、揪心事開展“微協商”,努力貼近群眾所需。委員工作室圍繞市政府“十項重點工作”及提案辦理廣泛開展討論交流,群策群力,積極開展協商議事活動。如,王建利委員工作室圍繞義務教育“雙減”政策為群眾答疑解惑、釋法光委員工作室為福建渭南兩地企業“牽線搭橋”,項目成功落地。二是結合“委員活動日”開展募捐及義診活動11次,捐助資金 25萬元。活動日期間,臨渭區政協各界別委員工作室圍繞群眾的身邊事、煩心事開展協商20余次,收集意見建議50余條。
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委員履職緊貼民生實事
委員工作室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系列實踐活動。一是在全市政協系統組織開展了“學黨史、悟初心、話履職”讀書分享活動,有3個委員工作室做了發言。二是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如,張曉玲委員工作室通過“微協商”籌措100萬元資金,解決了盈田社區群眾吃水難問題;鄒通玄委員工作室通過調研提交的《關于加快實施華山風景名勝區門票、車票、索道票票務系統整合的建議》得到省市有關領導批示,問題得到解決;雷轉運委員工作室依托紅色典藏博物館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毛澤東同志生平圖片展”,1500余人觀看展覽;張小玲委員工作室為農民工討回拖欠四年的工程欠款33萬元,解決了經開區信義鄉段劉村西組的土地確權問題,為嫁到本地的越南媳婦解決了戶口問題。
四、落實獎勵激勵政策,委員履職更具活力
年初,市政協專門向財政部門申請了專項資金,用于委員工作室良性發展和獎勵激勵的工作經費。9月份,結合各委員工作室創建實際和工作開展情況,制定了委員工作室等級評定標準及經費發放辦法,按照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次分別給予4000元到2000元的經費補助,目前共發放補助資金11.4萬元,嚴格的考核與激勵措施有力推進了委員工作室健康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委員工作室累計組織活動270余場次,參加委員1100余人次。委員工作室極大地增強了委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委員履職成效得到了很大提高。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智慧政協建設平臺設立委員工作室專欄,創新工作方法,積極開展“雙走進”活動,推動政協履職不斷向基層延伸,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攝影:各界導報記者 杜靜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