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陜西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統計局聯合發布公報:歷時三年,我省先后投入近萬名調查人員,匯集了1166萬個調查圖斑數據,全面查清了全省國土利用狀況。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對我省今后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提供了基本依據。
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制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國家最終核查確認。
經全面清查,陜西省現有耕地293.43萬公頃(4401.51萬畝),81%的耕地分布在陜北高原和關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陽市、寶雞市等4個設區市耕地面積較大,占全省耕地的64.03%;有園地121.40萬公頃(1821.01萬畝),園地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咸陽市,占全省園地的75.14%;共有林地1247.60萬公頃(18714.02萬畝),其中,延安市、漢中市、安康市等3個設區市林地面積較大,占全省林地的54.72%;有草地221.03萬公頃(3315.49萬畝),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延安市等2個設區市,占全省草地的91.27%;濕地4.87萬公頃(73.00萬畝),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寶雞市、西安市、渭南市等4個設區市,占全省濕地的62.1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1.78萬公頃(1376.74萬畝);交通運輸用地30.26萬公頃(453.92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7.33萬公頃(409.97萬畝)。其中,榆林市、漢中市、安康市、渭南市等4個設區市水域面積較大,占全省水域的61.57%。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省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出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
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完成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規劃,因地制宜,統籌生態建設。要堅持節約集約,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繼續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大力推廣節地模式。(記者 龔偉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