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長征精神永不朽 ——探尋丹鳳縣庾家河背后的紅色印記

2022-05-19 17:52:08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曾經,庾嶺鎮(舊稱庾家河)發生過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途中最險惡的戰斗,這場戰斗是關系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決戰。這一戰斗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圍剿,結束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余里挺進陜南的戰斗歷程,使紅二十五軍暫時擺脫困境,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c306a8afcad8e12f402c9816a7132b81.jpeg

  庾嶺鎮是紅軍第二十五軍戰斗過的地方。

  錯落有致的樓房,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街道……暮冬時節,商洛市丹鳳縣庾嶺鎮太陽高照,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曾經,庾嶺鎮(舊稱庾家河)發生過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途中最險惡的戰斗,這場戰斗是關系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決戰。這一戰斗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圍剿,結束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余里挺進陜南的戰斗歷程,使紅二十五軍暫時擺脫困境,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2月2日清晨,記者從丹鳳縣城驅車出發,沿山間小路一路向北,行駛約37公里來到丹鳳縣庾家河戰斗舊址,尋訪當年紅二十五軍戰斗過的地方,探尋紅軍戰士曾在這里浴血奮戰、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故事。

  中藥鋪里的紅軍印記

  “天上升起大明星,東邊來了徐海東。徐海東,真英雄,率領紅軍鬧長征……”剛到鎮上,遠遠地就聽見嘹亮的歌聲從一間老屋里傳來。記者上前一看,老屋的門楣上,掛著“春茂永”三個大字。老屋里,身穿紅軍服裝的楊青山為游客動情地演唱與紅二十五軍相關的紅色歌曲。

  這里曾是一家中藥鋪,楊青山便是這家中藥鋪的繼承人。“我爺爺叫楊春榮,他是中藥鋪主人,當年庾家河戰斗期間,爺爺曾為負傷的紅二十五軍戰士救治。”楊青山說。

  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長征。12月9日,根據中央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指示精神,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的由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徐海東任副軍長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由洛南三要司進入庾家河。

  “我們這里山大林深,地形復雜,適合紅軍進行休整和作戰。”楊青山說,“當紅二十五軍來到庾家河時,看到爺爺楊春榮比較可靠,便把軍部設在‘春茂永’中藥鋪。”

  在這家陳舊的中藥鋪里,至今還擺放著不少紅軍留下的物品。楊青山指著墻角的背簍對記者說:“這是紅軍當年背干糧的飯簍。當時條件惡劣,他們都靠背著干糧長征。即將離開這里時,干糧吃光了,索性也把這個飯簍留給爺爺作紀念。” 在“春茂永”中藥鋪里,隨處可見紅軍吃飯的碗、應急的藥箱,這一件件歷史物品,都是紅二十五軍珍貴的紅色印記。

  八仙桌前召開的歷史會議

  在中藥鋪的后屋內,一張古樸的八仙桌十分惹眼。“爺爺告訴我,當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就是在這里召開。”楊青山說。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 “春茂永”中藥鋪召開第十八次常委會議,也就是在這張八仙桌前,他們討論在鄂豫陜邊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問題,改中共鄂豫皖省委為鄂豫陜省委(蘇區),建立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會議由省委書記徐寶珊主持,省委常委吳煥先、程子華、徐海東、鄭位三、戴季英等出席了會議。當時,徐寶珊坐在正中間,徐海東與程子華分坐兩邊,鄭位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進行會議記錄……”在楊青山的解釋下,會議的場景似乎就在眼前。

  會上作出了《中共鄂豫皖省委關于創建新蘇區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決議草案》,及時地解決了選擇新區和制定當前工作的方針任務等重大問題,并明確提出了“立即建立鄂豫陜省委,為創造鄂豫陜蘇區而斗爭”的戰斗口號。

  會議的當天,省委常委、秘書長鄭位三根據會議制定的方針和任務,還起草了“什么是紅軍”的傳單。“這份傳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性質、宗旨、任務及有關政策,提出‘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軍隊’‘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紅軍的基本主張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幫助窮人免除一切捐稅,不交租不還高利貸,歡迎到紅軍中來’等內容。這份傳單在新區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擴大了黨和紅軍的號召力。”丹鳳縣委史志辦主任劉建軍說。

  紀念碑前的奮戰故事

  “庾家河戰斗是庾家河會議期間發生的一場戰事。當時軍隊領導都在熱烈討論,我爺爺楊春榮突然聽到從庾家河東北方向傳來的槍聲,并且越來越激烈,然后便看到會議被迫中止。只見程子華他們提著槍從南房出來,帶著人直接就朝山上跑……”楊青山繪聲繪色地向記者描述紅二十五軍當年在庾家河戰斗時的情景。

  庾家河向北約1公里,是七里蔭嶺。原來,紅二十五軍到達庾家河還未來得及休整,國民黨第六十師先頭部隊便尾追而來。由于紅二十五軍駐扎在庾家河東山坳口的排哨過度疲勞,放松了戒備,未及時發現敵情,因此,戰斗一開始,敵軍就搶占了七里蔭嶺山梁的有利地形,向紅軍發起猛烈攻擊。

  楊青山說:“副軍長徐海東首先帶領二二三團反擊,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也各率一個團隨后緊跟。副軍長徐海東帶領二二三團向敵發起沖鋒,奪回七里蔭嶺東山坳口,后續部隊趕到協同將敵打退。激戰中徐海東、程子華都身負重傷。”

  “戰斗持續到黃昏,在政委吳煥先指揮下,經過20多次的反復沖殺共斃傷敵800多名,將敵擊潰,向盧氏方向逃竄。”劉建軍說,“此戰獲勝,紅二十五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有效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尾追,使紅二十五軍暫時擺脫了困境,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時也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銘記庾家河戰斗的歷史,中共丹鳳縣委、丹鳳縣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七里蔭嶺舉行了“庾家河戰斗紀念碑落成典禮”,并建造了四角亭,紀念碑就矗立于四角亭正中。紀念碑正面“庾家河戰斗紀念碑”8個大字,正是由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原中紀委副書記郭述申親筆題寫。在太陽的映照下,這座紀念碑熠熠生輝,仿佛向人們訴說那段崢嶸歲月。

  記者 郭詩夢

  訪談與點評

  發揚革命精神增強社會凝聚力——訪丹鳳縣委史志辦主任劉建軍

  記者:如何看待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和庾家河戰斗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意義?

  劉建軍: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是紅二十五軍按照黨中央的指示,在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軍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的帶領下,于1934年11月16日從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實施戰略轉移,在12月10日到達丹鳳縣庾家河時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正在進行時,尾追而來的國民黨第六十師向紅二十五軍駐地庾家河街發起進攻。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立即中止會議,與二十余倍于我之敵發生了一場生死攸關的庾家河戰斗。這次會議的召開和庾家河戰斗的勝利,不僅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而且鍛煉和提高了紅軍的戰斗力,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繼續堅持戰斗創造了條件,為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記者: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和庾家河戰斗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現實意義?

  劉建軍:會議舊址和戰斗遺址,記錄著一段段出生入死、不屈不撓的革命事跡。通過對這段歷史舊址遺址的保護、開發、宣傳,有利于增強整個社會的凝聚力,有利于教育廣大群眾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激發人們投身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脫貧攻堅中,通過組織各級黨員干部、駐村干部重溫血與火的崢嶸歲月,學習革命先輩“鐵肩擔道義、初心永不改”的光輝事跡,幫助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傳承革命薪火,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政治擔當,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的成績。

  而今,在黨中央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丹鳳兒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通過學習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形成了“艱苦創業、艱苦奮斗、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是丹鳳縣與全市、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也是全縣人民迎難而上、奮起追趕超越的巨大精神力量。

  記者 郭詩夢

  采訪手記

  “老”故事“新”傳承

  郭詩夢

  在采訪過程中,楊青山告訴記者,自從他的爺爺與紅軍結下不解之緣之后,家里世世代代都在承襲長征精神。現在他的兒子楊明今年20歲,已經開始繼承家族的光榮傳統,把紅二十五軍在丹鳳的故事接著講下去。

  據楊青山介紹,自己年齡較大,每次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講的都是父親和爺爺告訴他的故事,用的也是傳統語言和方式。“最多在講解過程中用手風琴伴奏,為大家演唱紅軍歌曲。”楊青山說。而作為年輕人的楊明,在了解和講述這些紅軍故事時,則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時常上專業網站搜集相關材料。在講解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有時還會使用網絡語言、播放網絡小短片。”楊青山說。

  對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應是與時俱進的。當今社會,“80后”“90后”已逐漸成為社會主力,“00后”也正在步入社會。在向他們講述紅軍故事和傳播長征精神時,應像楊明一樣,采取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借助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結合社會新視角和時代下的流行元素,讓“老”故事講出“新”味道,便于青年人理解紅軍長征的時代背景、感悟紅軍的感人故事,由此讓紅軍長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紅色檔案

  1934年12月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2900余人進至丹鳳縣庾家河。當年12月10日,在“春茂永”中藥鋪召開中共鄂豫皖(陜)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決定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為中共鄂豫陜省委。同日,與國民黨第六十師發生了關系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庾家河戰斗。此后,紅二十五軍在丹鳳堅持斗爭兩年零四個月,創建了以丹鳳為中心區域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

  在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存在的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里,中共鄂豫陜省委先后建立了1個邊區,2個縣蘇維埃政府及13個區46個鄉314個村的基層蘇維埃政權。這不僅壯大和發展了革命力量,而且有力地配合和策應了川陜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是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一頁。

  (記者 郭詩夢整理)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丹鳳縣 庾嶺鎮 紅軍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阿尔山市| 梁平县| 蒙山县| 河间市| 年辖:市辖区| 梨树县| 淮南市| 佳木斯市| 耿马| 西峡县| 扬州市| 兴文县| 彩票| 南靖县| 阿鲁科尔沁旗| 措勤县| 兴义市| 静安区| 饶平县| 金堂县| 文化| 安康市| 麻栗坡县| 蒲城县| 罗城| 辽宁省| 随州市| 松原市| 昌江| 庄浪县| 岢岚县| 湖北省| 房产| 甘肃省| 光山县| 长武县| 格尔木市| 胶南市| 辽源市|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