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地攤小戲”商洛花鼓唱響神州

2022-05-19 18:43:50  來源:陜西文明網  


[摘要]“商州山窩窩,處處花鼓多”。在秦楚交界的商洛,渾厚凝重的黃河文化與清靈秀麗的長江文化水乳交融,孕生出一種高亢激越而又細膩委婉的地方小戲——花鼓子。...

  六斤縣長

  月亮光光

  帶燈

  “商州山窩窩,處處花鼓多”。在秦楚交界的商洛,渾厚凝重的黃河文化與清靈秀麗的長江文化水融,孕生出一種高亢激越而又細膩委婉的地方小戲——花鼓子。自古以來,這一風格獨特的小戲就備受人們喜愛,無論節日期間,還是農閑時刻,山寨、村落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會聚在一起看戲、聽戲、學戲,熱鬧非凡。如今,在《夫妻觀燈》、《屠夫狀元》、《六斤縣長》、《月亮光光》、《帶燈》等一大批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的帶動下,這個從山窩窩里走出來的地域色彩濃重的地方小戲,帶著它所特有的風采神韻飲譽大江南北,猶如爛漫綻放的山花,香氣四溢。不僅為商洛贏得“戲曲之鄉”的美譽,也為中華民族地方戲曲的傳承弘揚增添光彩。

  1 古老而年輕的花鼓戲

  “正好,我正在這看《帶燈》呢。”雖然離開舞臺多年,但王海清對花鼓戲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現任商洛市群眾藝術館館長的王海清,曾是商洛劇團副團長、花鼓戲《月亮光光》的主演,見到記者前來采訪,她對花鼓戲的滿腔熱情一涌而出:“以前登臺演出時還體會不到,如今因病退出舞臺,才發現人們對商洛花鼓是那么的喜愛。”

  商洛花鼓歷史久遠,在戲曲音樂發展演變歷史中被譽為“活化石”,2006年,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于花鼓戲的歷史淵源,一說是元末明初,湖廣、中原一帶躲避戰亂的流民將母地的生活習慣、娛樂方式帶到秦嶺山區,與當地流行的山歌、小調融合,逐步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小戲,代代相傳;一說是“商洛本地先民歌之舞之遂變化形成”,北宋詩人王禹偁著名詩篇《畬田詞》五首“鼓笛樂熙熙,空有歌聲未有詞。從此商於為故事,滿山皆唱舍人詩”中,就顯現出了商洛花鼓的雛形。

  “遠看一堆柴,近看是戲臺,鑼鼓一聲響,叫花子蹦出來。”花鼓戲原是山民們農閑時的一種自樂形式,一般多就地演出,道具少,化妝簡單,所以人們把花鼓子叫地攤戲。王海清介紹:“起初,花鼓戲基本上就是兩個人的表演形式,也叫做三小戲,就是小旦、小生、小丑戲。直到《屠夫狀元》才開始有了花臉、老旦,表演也更加豐富。而且,最早男女不同腔,男聲非常壓抑,女聲過于高揚,觀眾常說是‘吼戲’,不是唱戲。到了《大云寺》,男女才開始同聲唱。這還得感謝辛老師,他在這一塊貢獻很大。”

  王海清口中的辛老師,就是辛書善——一個說起花鼓戲不可逾越的人物。本為商州人的辛書善,自幼就對地方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其中,現在是二級作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陜西分會會員,商洛地區戲劇創作研究室專職作曲。辛書善從事花鼓戲音樂創作、改造三十余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經過探索總結,將民間長期流傳的地攤形態的“筒子”、“八岔”、“小調”三種小戲的劇種音樂,經過分析、選擇、擯棄,整理加工,不斷改進,反復實踐,使之升華、精煉,豐富和提高了“商洛花鼓”的音樂表現能力,使之更好地為劇情服務。其音樂作品《六斤縣長》、《屠夫狀元》、《山魂》、《大云寺》、《月亮光光》等曾多次在陜西及全國文藝調演活動中獲獎,其中《山魂》獲文化部音樂獎,《大云寺》獲陜西省文化廳優秀音樂設計獎,《月亮光光》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音樂獎。

  經過不斷地加工整理,商洛的花鼓戲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既研究借鑒秦腔、滬劇、川劇、莆仙戲及湖南花鼓等劇種的精華,又學習融化了民間扮高臺,兜社火中的走馬子、跑旱船、魔女子以及云云步、螃蟹步、高蹺步、踢場步等鄉土歌舞之長,形成了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的商洛花鼓。

  2 精品劇目層出不窮 商洛花鼓聲名鵲起

  新中國成立后,商洛地區文藝工作者多次舉行民間文藝座談會、訓練班和戲曲調演,對花鼓戲及時挖掘、搶救、整理、改造,并將其從鄉間村場搬上舞臺,使花鼓戲重放異彩。

  1956年,商洛劇團排演的《夫妻觀燈》、《賈金蓮回河南》、《樓臺會》、《桑園配》等4個傳統花鼓劇目,在當年陜西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大獲成功,劇本、音樂、表演等多項獲獎。其中,由彭正遠改編、辛慶善作曲的《夫妻觀燈》更是被推薦晉京參加了全國第一屆音樂周演出,受到觀眾的喜愛與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向全國播放了《夫妻觀燈》的錄音,諸多商洛花鼓的新聞報道也見諸報端。一時間,《夫妻觀燈》轟動全國,商洛花鼓的影響也與當時興盛的黃梅戲不相上下。

  1979年,商洛花鼓戲《屠夫狀元》在陜西省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活動中一炮打響,省電臺、電視臺進行錄音、錄像轉播,西安電影制片廠以眉戶搬上銀幕。該劇被全國各地20多個劇種競相移植演出,一時形成舉國“屠夫熱”,成功創下“一個劇本救活了一個劇團”的奇跡。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陜西省戲劇創作會演中獲獎的花鼓戲《六斤縣長》晉京為中央領導匯報演出后,赴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漢等地巡回演出引起轟動,并于1984年,由西安電影制片廠攝制成電影。《六斤縣長》榮獲全國優秀戲曲劇本一等獎(此獎項后改為曹禺戲劇文學獎),被中央歌舞劇院及十余家省市劇團移植上演,中宣部、文化部譽之為“狀元戲”。

  2002年,商洛花鼓《月亮光光》參加陜西省第三屆藝術節獲得優秀劇目獎及編劇、導演、作曲、表演等八個單項獎。2003年,《月亮光光》參加第8屆中國戲劇節,榮獲曹禺戲劇文學獎、特別獎和7個單項獎,同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中國電視星光獎、陜西省“五個一工程”獎。2004年,獲得文化部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文華新劇目獎,并應邀晉京參加國慶五十五周年獻禮演出。該劇先后在全國各地巡回演出數百場,并在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國家、省、市電視臺播出,贏得了廣泛好評。此外,《泉水清清》、《山魂》、《大云寺》、《月亮河》等眾多精品劇目也是榮譽滿滿。

  3 走進人民生活 與時代同頻共振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出戲難,出好戲更難,而商洛花鼓卻為何“年年出新戲,十年一大戲”,大步流星地從商洛山區走遍三秦大地、走紅大江南北,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歡迎?

  “雖然我們在大山里,但我們的戲還是與時俱進、境界非常高的。”說起商洛花鼓,王海清自信滿滿。2002年,由她主演的大型商洛花鼓現代戲《月亮光光》至今仍是獲獎最多的一部戲。這部戲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大學教授的女兒林怡芳因父親蒙冤,隨母千里尋兄,遇難被救,落戶到陜南山區牛背梁這個仍處于結草記事的地方,她一次次放棄了上大學、進城工作及隨兄出國的機會,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了邊遠山區的教育事業。真實動人的題材,加上商洛花鼓獨有的清醇、甘洌、味之無窮的唱腔風格和小橋流水般的清雅,使《月亮光光》成為繼《屠夫狀元》、《六斤縣長》之后商洛花鼓戲的又一力作。

  3月30日下午,記者在商洛劇團見到了剛從西安風塵仆仆地趕回商洛的商洛劇團團長李小斌,原來,他此去正是溝通花鼓戲《帶燈》的巡演事宜。

  花鼓戲《帶燈》改編自賈平凹的同名小說。李斌告訴記者,劇團最初看中《帶燈》,就是在于它接地氣的“群眾路線”。于是,在經過幾番真誠拜訪、溝通后,終于獲得了賈平凹本人的授權,并集合劇團內外力量,以最強陣容來打造這部戲。盡管期間因為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本子,還曾萌生過放棄改編的想法,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出色地完成了這部戲。花鼓戲《帶燈》一登舞臺,便贏得了廣大觀眾和專家學者的歡迎和高度評價,就連原著賈平凹也對《帶燈》的改編非常滿意。這在其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的眾多作品中,還是第一次。

  放眼回望,無論是表現農民豐收喜悅的《夫妻觀燈》,還是反映社會人情冷暖和教師的蠟燭精神的《小販小官小教師》,或是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背景,描寫“包產到戶”后,基層干部“牛六斤”帶領大家勤勞致富的《六斤縣長》,商洛花鼓的許多經典劇目都是以人民群眾的生活為藍本,與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同步脈動。這,是觀眾們喜愛花鼓戲的根本理由,也是花鼓戲繁榮發展的制勝法寶。

  4 讓花鼓戲在傳承保護中熠熠生輝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夫妻觀燈》、七十年代《屠夫狀元》、八十年代《六斤縣長》、九十年代的《山魂》,二十一世紀的《月亮光光》、《帶燈》……商洛花鼓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代謝機能,不斷完成著從古到今的蛻變。在這光輝而偉大的歷程中,商洛劇團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可以說,商洛花鼓的傳承、發揚與商洛劇團的發展互為成果,也互為見證。

  成立于1950年的商洛劇團,是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多次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屬中國現代戲年會理事團、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團體會員團。該團不斷推陳出新,先后創作演出的眾多精品劇目,不僅傳承了商洛花鼓的傳統藝術,也豐富了花鼓戲的內容,拓寬了花鼓戲的題材。

  雖然,花鼓戲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商洛劇團的特色劇種,但隨著一批又一批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花鼓作品叫響全國,劇團的上上下下每一個人似乎都將傳承發揚花鼓戲作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光榮使命。商洛劇團黨支部書記李艷艷表示,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商洛花鼓,劇團早在2009年就開始招收科班生定向培養,并邀請、返聘老團員從唱腔、身段等各個方面為年輕演員言傳身授。除了一邊復排老劇目,一邊編排新劇目,劇團還充分與高等院校合作,利用數字網絡技術,用更現代、更便捷的方式記錄、傳承。此外,為了能將花鼓戲系統、完整地保留繼承下去,商洛花鼓傳習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當中。

  溫故而知新。商洛花鼓經過數十年的藝術歷練和歲月鍛造,越發顯得生機盎然、青春永駐。希望這朵芬芳的山野小花,能夠在姹紫嫣紅的戲劇百花園里,常開不謝,永遠綻放璀璨的榮光。(陜西日報 記者 高山)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花鼓戲 商洛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巨野县| 仙桃市| 新绛县| 田林县| 德阳市| 神池县| 云霄县| 准格尔旗| 乃东县| 丰镇市| 宿州市| 罗甸县| 介休市| 黑河市| 扶沟县| 龙门县| 威信县| 镇安县| 巴楚县| 恩平市| 贵港市| 栾城县| 毕节市| 尼玛县| 常熟市| 丁青县| 塔城市| 武冈市| 湄潭县| 咸阳市| 合山市| 类乌齐县| 广丰县| 江门市| 信宜市| 池州市| 舟山市| 新野县| 江阴市|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