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西安這座千年古城正在經歷一場特殊的戰“疫”,每一個西安人都是這場戰“疫”中的守城人,每一次援手都值得感恩與銘記。
與病毒正面交鋒的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的社區工作者、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亦或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硬核”馳援……央媒鏡頭下一張張陌生卻溫暖的面孔,一個個疲憊卻堅毅的身影,暖哭了無數網友,守城人與馳援者的守望相助讓無數人感動。
“我們一直在” 同心戰疫溫暖寒冬
“大家請放心,我們一直在”“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話語雖樸素卻鏗鏘有力。
1月2日,由新華網推送的西安抗疫宣傳片《我們一直在》聚焦奮戰在抗疫一線線的守城人。據了解,本輪西安疫情發生后,來自黨政機關、社區、學校、公益團體等機構的眾多志愿者挺進防疫一線。短片中“我們一直在”是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深情表白,也是對這場戰疫必勝的決心。
1月2日,光明日報5版刊文《抗疫前線 眾志成城》,點贊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下沉干部、志愿者及社區工作者。“疫情暴發之后,他們逆行而上的身影就是老百姓最安心的依靠。”文章如是說。
民生保障方面,新華網《西安開啟“送菜”模式 保障群眾生活所需》,中新網《專家:西安現有醫療資源可保證患者得到充分救治》,中國網《西安多區發布公告 保障群眾生活物資》等多篇報道,解答了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除了及時關注疫情的進展,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新網、中國日報網、國際在線等央媒還刊發了大量溫暖人心的報道:《特殊的跨年夜,特殊的溫暖情——來自西安中風險封控小區的見聞》《“我的城,我守護”——西安疫情防控一線的“志愿紅”掃描》《暖!西安一房東免費給81位學生房客做飯》……這些報道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提振著古城人民戰“疫”的信心和決心,溫暖了寒冬。
“愿西安常安” 八方馳援刷屏網絡
這一周,西安人的菜籃子承載著全國人民的關愛。
2021年12月27日,人民網文章《又見山東硬核馳援!村民連夜裝車,給西安捐10萬斤大白菜》引發積極反響。《2000萬元黨費,支持西安抗疫》《深夜再出征!人民軍醫支援西安抗疫》《熱干面真的去為biangbiang面加油了!網友:有點淚目……》《“小籠包”喊話“肉夾饃”挺住 復星緊急馳援西安超17萬件防疫物資》《安徽的“暖寶寶”連夜馳援西安疫情防控一線》……這些稿件在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新網、中廣網等刊發后,引發廣泛關注,也讓身處風暴眼中的西安人感受到強大的中國力量!
這一周,西安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考”,也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感動。“任憑風雪呼嘯,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偉大的城市永遠不會屈服。所有的守望相助一定會有回報,黎明的曙光將落在每個人的身上,你好,2022!西安,加油!”1月1日,人民網文章《守望 曙光 西安2022!》為西安祝福。
此外,《請隨我來•愿西安常安》《等你回家》《同心謠》等短視頻、MV在新華網、央視網、人民日報客戶端推送后,“西安加油”“西安挺住”等文字瞬間刷屏網絡。
“與時間賽跑” 長安號開啟新征程
元旦零時,2022年首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從古城西安迎新起航,直奔德國曼海姆。這是西安繼寬軌直達斯瓦夫庫夫和經加里寧格勒到穆克蘭線路之后新開行的又一通往歐洲的路線。新華社文章《中歐班列長安號新年首列開啟新路線》中特意提到:“因西安本輪新冠肺炎疫情,中歐班列長安號開通‘綠色通道’,對到達西安的物流車輛進行全程引導護送,并對車輛張貼封條,施行‘貨車不停留、司機不離艙”的閉環式管理。”據統計,該稿件被人民網、中國網、光明網、中工網、中國政府網、中國軍網等100余家媒體采用,其海外發布引發news.livedoor.com、gunosy.com、this.kiji.is等多家外媒關注。
與時間賽跑的還有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據中新網報道,2021年12月31日,西安火車站1至5站臺,1道至11道建成投入使用,西安車站南雙通道實現貫通,為旅客進出站乘坐列車帶來更多便利。
“火車與時間賽跑,將一列列物資通過‘一帶一路’送往全球;西安也正與時間賽跑,相信會在短暫的安靜過后,重新迎來繁華時刻。”1月2日,新華社文章《中國古都西安在抗擊疫情中迎來新年》如是說。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