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廳 百萬旅游滿減券上線
為提升春節旅游市場熱度,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美團開展“冬春旅游季惠民游陜西”惠民促消費活動?;顒油ㄟ^向消費者發放文旅促銷紅包,聯合旅游景區、酒店等推出新春特惠,推動陜西省文旅行業全面復蘇。
本次聯合發放的文旅消費滿減券價值超過300萬元。1月29日至2月6日,用戶只需打開美團APP,定位陜西省內各城市,進入周邊游或景點門票頻道,點擊“冬春旅游季惠民游陜西”專題頁即可領取出游禮包。禮包包含總計200元的紅包。紅包領取后當天有效,每日可領取1張,限購買1月31日至2月6日的門票。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背景下,“無預約不旅游”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習慣。隨著天氣轉暖,出游高峰期到來,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呼吁廣大市民游客嚴格遵守各項疫情防控政策,提前預約,有序入園。
西安市文旅局 線上文化展演精彩紛呈
為滿足就地過年群眾、市民群眾節日文化需求,西安市文旅局在春節假期線上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及活動,營造“團圓、團聚、團結”中國年的濃厚氛圍。
“云享文化·健康過年”線上文旅惠民活動包括“傳承經典過大年”云展播、“龍騰虎躍中國年”云直播、“情滿長安歡樂年”云傳播、“千年古都迎新年”云體驗、“書香味道文化年”云共享等5大主題20項重點活動,通過線上展演、展示、直播的方式,讓群眾在春節期間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文化旅游的盛宴。
西安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級各類文化旅游行政部門以及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數字文化網絡平臺,將充分發揮公共文化陣地作用,通過凸顯西安特色、凸顯辭舊迎新“年味”的線上活動,讓群眾安心過年、快樂過年。(記者 李衛)
1月30日,在陜建西咸新區空港新城T5站前商務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地,就地過年的工作人員包餃子慶新春。 記者 田若楠攝
歡樂過大年 防疫不松勁
“云端”傳祝福 異地亦溫暖
“大伯,今年春節不能去看您了,您多保重身體!”1月28日,咸陽市秦都區先河國際社區的居民李磊和他在海南的大伯通了電話。疫情發生前,他們一家人計劃去海南過春節,如今打算以微信視頻的形式“云團聚”。
春節前,咸陽市衛健委發布通知,提醒市民做好個人防護。咸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贠磊說:“我們提醒廣大市民,盡量錯峰出行。避免前往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
對因疫情不能返鄉的群眾,如何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的牽掛?旬邑縣向游子和在家的親人征集新年祝福視頻,在新媒體平臺推出。一聲聲質樸深情的祝福,一條條制作精良的視頻,一個個鼓勁加油的點贊,緩解了游子的思鄉之情,展現了“我情系家鄉 家鄉牽掛我”的深厚情感。
咸陽市在古渡公園、渭濱公園等區域布置LED投影燈、水紋燈等,為就地過年群眾提供更美的休閑游玩環境。
“最近一直有雨雪,但咸陽街區美化亮化工作一直沒有停。走在街頭,年味兒濃濃,喜慶滿滿。”咸陽市民張寶軍說,他把這美景拍成短視頻和照片,發給在廣東上班的兒子,讓他感受家鄉的春節氣氛。(記者 劉坤)
商洛
多措施確保春節市場供應
記者近日從商洛市商務局獲悉:為滿足群眾需求,商洛市組織全市重點保供企業、60多家電商及各類商貿企業積極開展網上年貨節活動,加大線上平臺配送力量,以“全程無接觸安心送”方式服務群眾。截至1月27日,網上年貨節銷售額已超1200萬元。
商洛市商務局積極聯系河南、湖北、山東等市場,解決物資調運難題,指導協調全市41家重點保供企業調運米、面、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4.5萬噸,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商洛市商務局還派出11名干部包抓城區重點超市、農貿市場、賓館及酒店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春節期間商貿流通領域安全穩定。
商州區華潤萬家工作人員表示,超市近期加大力度保障春節市場供應,貨量充足,門店現有各類存貨共計600噸,充分保障市民日常生活消費需求。春節期間,華潤萬家超市不停業,市民隨時可來超市選購。
永輝超市商洛萬達廣場店生鮮區域負責人表示,超市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要求,目前所有在售生鮮肉類,包括龍蝦、鮑魚等海鮮商品原產地均為國內。超市既要做到有效供應,又要確保食品安全,讓市民吃得放心。(記者 王晨曦)
留學生“花式”迎接中國年
1月29日,陜西科技大學留學生在校內開展活動喜迎春節。 記者 李羽佳攝
提筆蘸墨,互贈禮物,共享美食……這個春節,不少高校留學生選擇就地過年,在寫漢字、貼春聯、演節目等活動中迎接新春。
1月29日,陜西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公寓內,充溢著濃濃的年味兒,充滿中國年的喜慶氣息。該校國際教育學院舉辦的一場迎新春、送祝?;顒?,吸引了來自摩洛哥、尼日爾、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22名留學生。他們圍坐桌前,有說有笑。
看到桌上的宣紙,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薩迪卷起袖子,用毛筆小心翼翼地蘸取墨汁,一筆一畫寫下“福”字,引得旁邊圍觀的學生點頭稱贊。受到關注和鼓勵后,薩迪寫得更起勁兒,在“福”字旁邊,寫下大大的繁體“龍”字,并自豪地舉在胸前展示。
薩迪2018年到陜西科技大學讀書,在他看來,留校過春節是一堂寶貴的中國傳統文化課。他說:“今天是我第一次寫毛筆字,感覺很激動。我想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胡佳看到薩迪寫得有模有樣,接過毛筆模仿著也寫起“福”字。她說:“寫毛筆字很難,但是看著‘福’字一點一點成形,很有成就感,對中國的年味也有了更深的感觸。”
1月31日,延安大學留學生江寧(左)在宿舍門上貼下福字。 記者 張權偉攝
陜西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素風說:“從除夕開始,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組織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吃年夜飯、做游戲、參加趣味運動會,同時關注學生心理、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需要,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年是暖人心的年!”
活動中,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用漢語和母語,為中國的師生、朋友送上新春祝福,還一起貼春聯,裝扮他們的公寓樓。
貼春聯時,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趙偉澤細致地抹平每一個角,反復檢查春聯的位置。他對中國年已非常熟悉。2021年9月,他進入陜西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在此之前,他已在中國地質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在西安的第一個春節讓他感觸頗深:“中國春節給我的印象是喜慶的、溫暖的,希望這個美好的節日能讓疫情后的西安熱鬧起來,也希望全球的疫情都快快結束,讓我有機會帶家人來中國看看。”
為了表達對新年的期盼和對學校老師的感謝,來自尼日爾的留學生伊守福制作了手繪賀卡。他說:“疫情期間,老師給我們送來很多生活物資,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們。在中國人闔家團圓的日子,我也想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留學生的美好祝愿。”
除夕當天,延安大學留學生江寧手拿春聯,高興地通過視頻向父母介紹中國的春節文化:“媽媽,中國最近在過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我手里拿著的這個叫春聯,可以貼在門上,表達自己對未來一年的祝福。”
22歲的江寧來自巴基斯坦,這已經是他來到中國后度過的第4個春節了。江寧非常喜歡春節,他知道此時中國人會全家歡聚一堂,包餃子、貼春聯、發紅包,“小孩子還會穿新衣服,放鞭炮”。
“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造成了嚴重打擊,但中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親歷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日子,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江寧說。2021年12月,他還曾作為志愿者,參與延安大學抗擊疫情行動。
延安大學國際處張杰介紹,今年春節該校共有8名留學生留在學校,貼春聯是迎新春系列活動之一,希望通過開展迎新春活動,讓留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中國傳統節日的喜慶氣氛,過一個難忘的中國年。(記者 李羽佳 張權偉)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