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寶雞全市各博物館、紀念館圍繞春節習俗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策劃推出了系列特色文化活動,觀眾通過博物館體驗到了有品位、有文化氣息的年俗新風尚。據統計,節日期間先后有近15萬名觀眾走進文博單位過“文化年”,更多觀眾通過“云端”在博物館里尋找到了“新年味”。
春節假期,寶雞全市文博場館全部對外開放,新展覽和特色文化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聯展》,通過圖片、虎文物和非遺傳承人虎藝術品的集中展示,在祝福中講述了獨特的生肖文化;《鄉愁——寶雞散失青銅器圖片展》通過對寶雞出土但散失的近600件青銅器信息的梳理,使廣大觀眾更深切感受到了“青銅器之鄉”的魅力;《碰撞·交流·融合——絲綢之路上的寶雞與吐魯番》和《土司遺珍——四川明代平武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等臨時展覽也讓觀眾體驗到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國寶何尊更是作為特別展品和《國家寶藏》第三季明星文物,應邀參加春節期間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何以中國》特展。
同時,圍繞春節習俗,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推出了“萌虎駕到、虎年添藝”手工制作和“博物館里尋虎跡”等活動,吸引了眾多親子游客參與。岐山周公廟的“金虎賀新春·歡樂周原年”主題活動,吸引大量觀眾走進周公廟拜元圣、謁“周三公”、訪潤德泉。寶雞周原博物院推出了金文書寫、投壺等活動,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推出了穿秦服、敲石罄、拼車馬等活動,鳳翔區博物館開展了“賞非遺經典 品傳統文化”迎新春西府小曲展演活動,五丈原諸葛亮廟博物館開展了臨摹《出師表》活動,鳳縣革命紀念館開展了“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也使博物館成為節日期間的人氣爆點。
為適應博物館常態化疫情防控以及與公眾交流渠道拓展,各館還策劃推出了系列線上文化活動,觀眾通過“云端”就能體驗文博場館的精彩。據統計,節日期間各博物館、紀念館先后推出微課堂近百次,介紹春節習俗,展示精品文物,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官方網站開設了陳列展覽專區,通過視頻、圖片、VR虛擬技術等對博物館的展覽進行集中展示;開展了展覽導賞、虎年說文物、虎年說非遺等活動;并通過線上指導大家進行剪福虎、做虎頭帽等。法門寺博物館的線上視頻拜年,“五哥帶你去探年”系列活動帶大家穿越千年,體驗盛世大唐的年俗。
扶風縣博物館的“館長帶你看文物”活動,向大眾普及文物知識,講述文物背后故事。麟游縣博物館專門拍攝了微視頻,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介紹麟游精品文物,講述麟游人文歷史。鳳縣博物館的“故道春秋·穿越古今”云游博物館活動,張載紀念館的張載關學文化系列線上活動,隴縣博物館線上文物展系列活動,扶眉戰役紀念館“新春特輯——紅色故事天天講”,金臺區的不可移動文物線上精品展等都吸引了大量觀眾。精彩的線上活動,使觀眾足不出戶便可實現“云逛”博物館,更使文物“活”起來,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記者 魯鵬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