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源和糧食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生存資源,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紐帶關系,任意基于單一資源的戰略都將會產生嚴重的不可預期的后果。”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說。
因為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履職以來,方蘭的建議議案大多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問題展開。“長期以來,黃河面臨水資源過度開發、生態功能嚴重破壞、生物棲息地喪失等問題,經濟社會用水和生態保護之間矛盾尖銳。”方蘭說。2018年全國兩會上,方蘭建議在沿黃九省區建設黃河生態帶,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方蘭看來,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生態脆弱區、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區域。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處理好能源和農業用水問題極其重要。為了得到準確的研究數據,方蘭帶領研究團隊走遍黃河流域,邊收集數據,邊總結研究,獲得豐富的素材和大量一手資料。
2020年,方蘭就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分配,提交了《關于優化調整“87分水”方案的建議》。2021年,她又提交了關于黃河保護法立法和糧食安全立法兩項議案,均得到全國人大立案并提交審議。今年,方蘭又帶來了關于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發展的建議。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能源和糧食發展的關鍵要素。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存在著以水問題為核心的三者之間復雜關聯、耦合協調的級聯效應,在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障國家能源和糧食安全方面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地位。”方蘭表示,建議提高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自然災害抵御能力、綜合生產能力、環境風險預警與防控能力,增強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生態承載能力、市場競爭能力。與此同時,針對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耦合度較低的地區,實施農業節水和工業節能并舉,提升現代工農業發展水平,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統一。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