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榮)3月18日,省林業局、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省自然資源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陜西省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十四五”期間,在黃河、長江流域和秦嶺國家公園規劃范圍內新建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各類自然體驗基地50個。力爭到2035年,將我省建成全國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國內知名自然教育目的地。
指導意見強調,要強化組織保障,構建以林業為主導,自然資源、共青團、婦聯、教育、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協同參與和推進的聯動機制;建立和完善自然教育推進工作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自然教育推廣普及和產業發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將開展自然教育納入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等事業單位績效考評體系,建立科學的自然教育基地績效評估、組織管理、推廣示范等工作機制。要做好安全保障、強化宣傳引導,建立完備的安全責任體系,加大特色生態產品的宣傳推介工作。
指導意見要求,要高標準建設自然教育基地,重點打造秦嶺北麓生態文明示范帶、巴山生物多樣性、沿黃紅色自然體驗及榆林沙地(草地)等特色鮮明的自然教育區塊,出臺《陜西省自然體驗基地管理辦法》,建立合理有序的自然教育運營管理機制;高起點提升自然教育能力,以自然教育課程體系為中心,設置包含多類時長、形式和目標取向的自然教育課程體系;高質量打造自然教育特色,推出具有地方特色、資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自然教育活動,加大特色自然教育產品的宣傳和推介,打造陜西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打通自然教育和產學研互融互通的瓶頸,鼓勵各中小學校(園)、高校將自然教育融入研學和社會實踐教育,推動自然教育融入學校素質教育。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