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到了!”陜西田徑運動員周飛飛至今都記得,得知奪冠時的那一聲激動吶喊。
在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田徑項目男子標槍F55級決賽中,周飛飛憑借第二投取得的34米37的出色成績,榮獲田徑男子標槍F55級比賽冠軍。
這是周飛飛繼2019年第十屆殘奧會奪得該項目金牌并打破世界紀錄后,再次摘金。因為體育天賦和刻苦勤奮,29歲的周飛飛如今已是一名田徑健將,從2013年遴選進陜西省殘疾人田徑隊以來,他先后代表國家及省市參加國內外田徑比賽,共取得金牌10余枚,銀牌8枚,銅牌5枚,并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和全國紀錄。
“榮譽背后,是無數次戰勝自己。”周飛飛說,殘疾曾讓他一度陷入絕望沼澤,是運動讓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希望,重啟了另一種可能。為了完成體育夢想,從接受殘疾事實到成為優秀運動員,他不斷突破、挑戰自我,是對自我的超越顛覆成就了如今的他。
在成為運動員之前,周飛飛就十分熱愛體育,對各項體育運動都很擅長,飛奔在操場上的感覺讓他無比快樂,成為運動員一直是他深藏于心的夢想,但是一場意外打破了原本的人生計劃。2010年,周飛飛因為車禍不幸致殘,當醫生告訴他,再也站不起來時,他覺得“天都灰了”,巨大的無力感在心里蔓延,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感到前途迷茫,“我該如何奔跑在賽場上,去繼續完成心中夢想?”
住院治療期間,周飛飛結識了殘疾運動員張晨(化名),因為共同的經歷和體育夢想,兩人成為了摯交。張晨經常給周飛飛講起自己勇敢追夢的故事,在那段人生低谷期,他的故事給周飛飛帶來了很大的精神鼓舞。張晨也曾因為意外致殘絕望過,但是他并未因此放棄自己,而是選擇實現心中所想,成為一名運動員,坐在輪椅上繼續追夢。夢想成真的張晨鼓勵周飛飛不要因此放棄希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幫助周飛飛點燃了追夢的勇氣。
經過兩年試練,周飛飛成為陜西省殘疾人田徑隊的一名隊員,專攻標槍、鉛球、鐵餅投擲項目,每天需要完成6小時的投擲訓練和2小時的體能訓練。終于圓夢的周飛飛十分珍惜訓練機會,每天堅持6點起床,準時來到訓練場練習,坐在輪椅上一遍遍地投擲,努力投擲地更遠一點、再遠一點,練習結束時總是汗流浹背。他經常因為過于投入而忘記時間,在教練的一次次催促下才結束訓練。“夏天時練習更為艱苦,因為氣溫高,鐵餅是被曬得滾燙,但是我還是忍耐著疼痛握住它,繼續向前投。”周飛飛說。
“手上的老繭,就是追夢路上的見證。”長時間的投擲訓練讓周飛飛的手掌生出了厚厚的老繭,每次投鉛球時,他都要用手緊緊拉住輪椅上的鐵拉桿,穩住身體后,再用力將鉛球投擲出去,因為手與拉桿之間的摩擦,讓他的手掌生出了暗黃色的老繭。在平時的力量訓練課上,周飛飛要推10組100公斤重量的機械,一組10個,重復4次,一節課下來相當于要推40噸重的機械,就是這樣高強度的訓練,使他的手掌的老繭越發地厚。
訓練半年后,周飛飛便開始在賽場上展現過人實力,在福建福州舉辦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獲得冠軍,同年10月,在荷蘭舉行的世界輪椅與截肢人運動會上獲得季軍,這是訓練10年的運動員才可能達到的成就。殊榮面前,周飛飛沒有懈怠,反而在訓練上給自己“加碼”,不僅延長了訓練時間,還經常向教練討教技術動作,尋求專項突破,努力強化體能素質和競技水平。“冠軍之路就是要不斷升級通關,我想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金牌只是榮譽的一部分,只要比上一場比賽表現得好,這就是一種成功。”體育生涯中,周飛飛在收獲鮮花掌聲的同時,也曾因為比賽成績不及預期而失落過,產生放棄想法,但是每一次仍然因為熱愛選擇堅持。對他而言,無論勝利與否,馳騁在賽場上的每一刻都是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他渴望在一場場比賽中收獲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實習記者 劉凡銆 記者趙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