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盧云云 任啟瑞
賀建清,省勞動模范稱號獲得者、國家多項專利發明人。多年來,他始終在平凡崗位上無悔堅守、不言艱辛,以卓越的技能和創新精神磨礪“匠心”,以實干詮釋擔當,展現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風采。
用“匠心”做事
“機頭與燃氣功能連接的部分,這塊主要改造的內容是機頭板,所有的機頭板都必須增大,這樣改造出來的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量才能達到30毫克以下。”記者初見賀建清時,他身著一身紅色工裝,正在和一線工人進行技術交流。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賀建清,讓人很難把他和勞模聯系在一起。
作為定邊縣熱寶鍋爐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員,賀建清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生產一線進行巡查。“只有深入一線,我才能知道自己的設計哪里存在問題,哪里還需要改進,這樣才能讓我的設計在實際中應用得更加廣泛。”賀建清說。
2014年,剛大學畢業的賀建清就投身機械制造行業。在定邊縣熱寶鍋爐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賀建清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起,始終秉承敏而好學的精神,不斷磨礪自己的“匠心”。在公司,凡帶過他的師傅都很喜歡這個勤學、好問、肯干的小伙子,什么絕活也都愿意教給他。他的師傅南山琳說:“通過跟工人、老技術人員認真學習,他在較短時間就能勝任工作,進步非常快,我們也愿意教他。”
“較真”成就未來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國家多項專利的發明人,賀建清認為,成功的秘訣只有兩個字——較真。他常說,機械制造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賀建清參與研發的干旱高寒地區污水生態廁所系統,獲得了陜西省科技進步獎。在這項技術的研發中,賀建清可謂是下足了苦功夫。干旱高寒地區污水生態廁所系統主要涉及機械制造和水處理兩部分內容。在機械制造方面,賀建清是“門兒清”,但在水處理方面卻是“門外漢”。于是,他多次主動向專家學者請教,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加適應時代要求。
“如果不與時俱進,我們就會被行業和時代淘汰,所以我經常會參加一些專業技術培訓會,向專家、學者請教學習。”賀建清說。
憑著勤奮好學的勁頭,賀建清很快掌握了干旱高寒地區污水生態廁所系統的原理與流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他終于在2018年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水生態廁所產品。
對技術的“較真”,讓賀建清練就了極致追求細節的專業素養。此后,賀建清還通過多次研究改進了鍋爐與燃燒器連接部分的結構,使燃氣鍋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遠低于國家標準;通過反復試驗,研發出一套完整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這兩項研發產品現在都已成功投入市場,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也為榆林低碳、綠色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省勞動模范,這些榮譽的背后飽含著賀建清無數的淚水和汗水,更是他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真實寫照。面對未來,賀建清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和要求:“我會一如既往努力學習,用新技術、新理念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不負韶華。”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