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 6月2日,記者從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陜西省自然資源廳于日前印發了《關于印發落實穩經濟要求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配套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16條配套措施,促進全省經濟穩定發展。
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通知》指出,強化規劃空間規模保障。對于近期擬實施的省級及以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可追加過渡期國土空間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允許市縣重點建設項目在不突破過渡期國土空間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調整項目用地位置、范圍和面積。
足額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在批準用地時直接配足計劃指標。
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建立廳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用地報批工作機制,加大西延、西十、西康三條高鐵統征工作力度,主動對接建設單位和有關部門,盡快籌措征遷資金,逐縣區跟進征地拆遷和用地組件報批。加快引漢濟渭二期、東莊水利樞紐等水利工程用地報批進度。推進陜北至關中第三輸電通道、漢中750千伏變電站等項目用地預審。
重點支持鄉村振興類建設項目。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自然資源部安排每個脫貧縣計劃指標600畝基礎上,省級再追加100畝。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保障鄉村建設行動重點工程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通知》強調,全力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協調溝通,積極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和糧食產能;加大補充耕地項目實施力度,確保全年新增耕地指標16萬畝,糧食產能指標700萬公斤。
對跨市的國家和省級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項目,省級將優先統籌協調落實補充耕地指標。對地方急需動工的民生項目、重大產業項目補充耕地指標一時難以落實、當地有償還能力的,省級將借用部分省級統籌補充耕地指標。
支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先交易節余指標。在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的前提下,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對項目產生的節余建設用地指標、新增耕地指標,按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優先在省域內交易。
盤活存量土地資源
《通知》指出要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加快開展“標準地”區域評估評價,鼓勵工業用地“標準地”采取彈性年期、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進行供應,全力推進“標準地”各項改革惠企政策落實落地。支持西安等有條件地區將“標準地”改革由工業用地拓展到其它產業用地。
進一步激發土地市場活力。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9月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臺。減輕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用地競買保證金比例按出讓最低價的20%繳納,允許分期繳納出讓價款,首次繳納比例按照全部出讓價款的50%繳納,剩余價款可在一年內繳清。
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有效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依法依規指導擬盤活的存量項目完善用地手續,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充分釋放土地利用潛力,保障建設項目用地需求。
優化保供用地和審批
《通知》要求,加快辦理壓覆礦產手續。對各類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物流園區等特定區域,由主管部門或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加快統一組織開展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調查評估,統一辦理壓覆審批手續。
優化保供煤礦用地和礦權審批。對國家發改委批準和自然資源部調度的保供煤礦,加快用地和礦權審批手續辦理。對保供煤礦用地做到應保盡保,促進釋放優質產能。
加大煤炭后備資源供應。通過市場化方式競爭性出讓,提升煤礦接續資源儲備,保障全省煤礦生產接續和資源有效利用。
深化改革創新
《通知》對加快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不動產登記服務等做了相關規定。加快推進9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加快實施2022年17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和6個省級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力爭年底前完成項目主體工程。加快推進2023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儲備工作。
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鞏固方便企業不動產登記既有成效,免收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費,降低企業前期投入。建立企業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開展不動產登記“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行企業項目“交地即交證”。
另外,筑牢經濟發展安全底線,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守住自然資源安全底線;省廳成立穩經濟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專班,加強系統聯動,強化政策指導,加大工作督導,舉全系統之力穩經濟保發展。(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龔偉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