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楊凌小麥文化節當日,在曹新莊試驗農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正茂教授(左)指導留學生收割小麥。 記者 仵永杰攝
夏收時節,麥浪滾滾,滿目金黃。廣袤田野里,收割機加速奔跑,辛勤的農民喜上眉梢,處處勾勒著豐收的壯麗畫卷。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關系國家經濟的大賬本、國家安全的大戰略。 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至關重要。連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通力協作,抓緊抓實“三夏”生產,持續做好農機調度、農資供應、信貸支持、糧食收儲加工等工作,為“三夏”生產保駕護航,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收。
西安臨潼區:54萬畝冬小麥自南向北陸續收割
“我種的900多畝小麥馬上就能收割了。今年小麥豐收多虧了農技人員的幫助。”
“受去年秋播期間強秋霖天氣影響,臨潼區晚播小麥面積占到46%。為了54萬畝小麥豐收,我們一直在開展科技壯苗行動,現在終于要有個好收成了。”
6月3日,在西安市臨潼區油槐街道南楊糧食示范基地一片金燦燦的麥田邊,臨潼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房浪濤和油槐街道南楊村汪洋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郝永強,正討論今年小麥生產情況。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兩人黝黑的臉龐上。
臨潼區是我省糧食主產區,全年糧食計劃播種面積100萬畝,糧食總產量預計36萬噸。去年秋播期間,受強秋霖天氣影響,適播期已過,全區仍有近一半面積的小麥沒有播種,還有些低洼地帶農業機械無法操作。
“要想盡一切辦法,能種的田塊都得種上。”房浪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組織機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省級、市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下,臨潼區對淹沒區、積水區組織實施無人機飛播。
面對晚播小麥占比高、弱苗田塊多、整體苗情差異大的情況,臨潼區成立由177名農技專家、骨干技術人員組成的冬小麥“科技壯苗”技術指導組,組織開展“科技壯苗”行動、“千名干部包街進村促春管”活動。農技人員從今年1月開始,放棄節假日,深入街道村組、田間地頭,調查小麥苗情、土壤墑情,監測重大病蟲害,指導群眾科學追肥灌溉、開展病蟲草害防治,推動晚播小麥促弱轉壯。小麥苗情基本接近去年,產量持平略增。
“夏糧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接下來,我們還要做好農機保養檢修、機收減損和夏播準備等工作。”房浪濤說,目前,臨潼區54萬畝冬小麥自南向北陸續收割。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夏”生產,臨潼區投入“三夏”農業機械及配套機具12086臺(套),其中拖拉機1341臺、小麥聯合收割機911臺、各類配套機具9834臺(套);設立金地、玉航、鑫田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七個跨區作業接待站,為跨區機械提供作業信息、天氣預報、道路交通、收割信息等服務。
臨潼區積極宣傳引導農民利用晴好天氣等有利時機搶收搶種,協調轄區內中石油、中石化等14個加油站開通農機加油“綠色通道”,通過“農機直通車”手機APP等平臺對外發布機具需求信息;組建應急搶修隊,24小時為農機戶提供零配件及維修服務;設立農機作業跨區應急救援專人值班電話,幫助機手和農戶解決問題,確保夏收人員和機具暢通無阻。(記者 董劍南 通訊員 王三合 蔣冬梅)
西安長安區:搶抓農時勞作忙
6月2日,在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中江兆村,金燦燦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幾臺小麥收割機蓄勢待發,一旁玉米播種機的機手,正在給播種機上的排種器里添加玉米種子,準備給已經收獲的麥田里播種玉米。
“合作社在這里托管了1000多畝麥田,已經開始收割。我們做好了各項準備。”在麥田里查看小麥收獲情況的西安市長安區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拓告訴記者。合作社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七八十臺(套)農機具,已經完成了“三夏”前的檢修工作。5月中旬,合作社還新購買了兩臺播種機,全力保障“三夏”麥收進度。此外,合作社還準備了幾十萬公斤良種和100多噸化肥,確保種子和化肥供應充足。
薛拓笑呵呵地說:“去年小麥播種比較遲,冬季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合作社給每畝小麥施了尿素和磷酸二銨各5公斤,以實現麥苗促弱轉壯,所以小麥的生長情況不錯,顆粒飽滿、群體大、病害少。根據前段時間農技部門的測產顯示,小麥畝產550公斤。”
薛拓告訴記者,這1000多畝地是合作社的制種基地,種的是“西農733”,這種小麥抗倒伏、分蘗強、產量高、綜合抗病性能好。今年是他們第一次種“西農733”,目前已有來自河南的客商有購買意向。
在收割間隙,機手白松林正在休息。他是一個有著十年經驗的“老把式”。白松林告訴記者,這片地一周左右就能收完。隨著裝備的升級,現在的農機開起來更快、更帶勁、更省力,而且還有空調,工作時舒服多了。
在收獲現場,記者還見到了一家來自河南的企業。“我們專門帶了自主研制開發的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來推廣。”洛陽市鑫樂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銷售經理胡斯佳告訴記者,“這臺播種機可以在秸稈全還田全覆蓋的狀態下,實現免耕施肥播種。”
據了解,該機具裝備了該公司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圓盤鋸齒開溝器”,帶有鍘草功能和防纏繞功能,一次性可完成對種植苗帶處秸稈和根茬的鍘切、滅茬、分茬、開溝、碎土、播種、施肥、覆土、鎮壓、起壟等多道工序,實現秸稈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即使遇到水肥高產田的厚層秸稈,通過性也不受影響,真正做到“懶漢種田”。(記者 吳莎莎)
漢中:“三夏”機收基本完成
6月6日,記者從漢中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漢中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跨區農機調度,全力打好夏收這場硬仗,確保夏季糧油應收盡收、顆粒歸倉。截至目前,漢中市投入小麥、油菜聯合收割機械3250臺,機收油菜61.25萬畝、小麥48.22萬畝,機收水平達62.9%。漢中市夏收機械足、效率高、進展順利,“三夏”機收作業基本完成。
為做好“三夏”生產工作,漢中相關部門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糧食減損、秸稈綜合利用、農機安全等工作進行專題安排,圍繞農機作業安全和機收減損,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現場進行駕駛操作、維護檢修、農機安全知識宣傳培訓,累計培訓機手、修理工2.1萬人次,檢修各類農機具3萬多臺。同時,漢中建立“三夏”生產調度機制,通過省農機化信息網和跨區機收服務手冊,對外公布小麥、油菜收獲的時間、地點及預計機收面積、價格等信息,指導油菜、小麥聯合收割機內引外聯、有序流動,保障農機高效調度,確保小麥、油菜夏收作物成熟一塊、收獲一塊。此外,漢中設立機收接待服務站13個,開通24小時“三夏”服務熱線,抽調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跨區機手指引路線、安排作業、提供信息、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發放“跨區作業證”595份,確定優先保障農機作業用油供應站點15個,全力做好夏收服務保障工作。(記者 高振博)
三原:33.3萬畝小麥加緊搶收
6月6日,在陵前鎮墩臺村,農機發出隆隆響聲,農機手熟練地駕駛收割機,奏響“麥收曲”。當前,三原縣33.3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廣大干部群眾緊抓晴好天氣,全力以赴搶收小麥。
“三夏”期間,三原縣加強夏收服務,為農機提供優先加油、優先通行服務,保障農機用油優惠;在糧食主產鎮成立5個跨區機收接待站,免費提供維修工具和防暑防傷應急藥品;印制機收作業指南、小麥作業路線圖等,為農機手跨區作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我們已開展培訓13場,培訓農機手1100余人次,舉辦農機安全和事故警示教育宣傳11場次;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00萬元,免費檢驗農機610臺(輛);全縣2880臺(輛)農業機械正投入‘三夏’生產。”三原縣農機總站站長董峰說。(記者 劉坤 通訊員 常心如)
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累計投放“糧食貸”超2億元
6月3日,剛剛收到郵儲銀行糧食收購貸款的岐山縣糧食收購大戶杜宏偉欣喜不已。“我用郵儲銀行貸款產品有十余年了。隨著經營規模逐年擴大,郵儲銀行的優惠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大,今年貸款不用抵押和擔保了。這不,剛申請的200萬元‘糧食流水貸’,第三天就到賬了!有了這200萬元的夏收貸款,加上部分自有資金,今年預計夏糧收購總量將達2000萬公斤以上。”提起郵儲銀行的貸款產品,杜宏偉贊不絕口。
今年“三夏”期間,為更好服務夏糧收購,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結合生產期客戶用款急、周轉快等客觀實際,適時推出無抵押、無擔保的“糧食流水貸”產品,滿足“三夏”生產各類主體的信貸需求。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合陜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公司,共同推出“郵農寶 糧食貸”系列產品,為糧食收購戶發放1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的貸款。由陜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公司為客戶提供擔保,從貸款受理、調查到最后放款,最多不超過兩個工作日,一經推出,便受到收糧戶的一致好評。
“這次郵儲銀行真是為我們收糧戶解決了大難題。不用尋找抵押物和擔保人,就放款200萬元,我對今年的糧食收購生意更有信心了。”6月5日,蒲城縣收糧大戶王仲田高興地說。
為支持夏糧收購,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結合夏糧生產,提早謀劃安排部署,轄內分支行積極主動對接糧食管理部門、糧食儲備庫、大型糧站以及糧食收購商,了解客戶資金需求,因地制宜創新推出“糧食流水貸”“郵農寶 糧食貸”等產品,扎實做好糧食收購信貸資金支持。截至目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今年累計投放“糧食貸”超2億元,有效助力夏糧收購。(記者 楊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