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榆林市橫山區無定河沿岸正是一片繁榮景象。上游,雷龍灣鎮的大棚果蔬長勢喜人;中游,養羊大村馬家梁村迎來了山羊剪絨的熱鬧時節;下游,5萬畝機械化水稻插秧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幅產業興旺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村民們正在進行機械化插秧
近年來,橫山區以蘆河、無定河沿岸為主線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帶,重點把無定河上游打造為省級農業示范區,把無定河中下游打造為稻漁綜合綠色種養區,把蘆河東岸和無定河南部區域打造為旱作節水農業先行區,依托“一帶三區多點”推動鄉村振興。
雷龍灣鎮沙峁村是王圪堵水庫整村移民搬遷安置村。為了利用好移民安置區內1.7萬畝集中連片土地,橫山區決定將原本渠道漫灌的設計方案升級為全自動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每年可節水300萬方左右。與此同時,沙峁村還與省級龍頭企業鴻豐農產品公司簽訂協議開展果蔬種植,基地每年可獲利400多萬元,并為本地村民增加務工收入合計約160萬元。
“小滿”前后,正是水稻插秧的黃金期。橫山區駝燕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全國種糧大戶喬俊宏今年共種植水稻6000多畝。談起他的“產業致富經”,喬俊宏說:“村民除了可以通過土地獲得分紅,還可以參與到翻耕稻田、大棚育苗、運苗插秧、田間料理等方面,真正實現收入多起來,腰包鼓起來。”
雷龍灣鎮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
據了解,今年橫山區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其中稻漁綠色綜合種養面積4萬畝。該區正在通過深挖農漁文化、立體養殖、生態保護、休閑觀光等發展潛力,探索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徑。
城關街道馬家梁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養羊大村。窗明幾凈的二層小樓,綠樹成蔭的文化廣場,整齊有序的標準化羊舍,底蘊深厚的羊文化館……近年來,馬家梁村的羊子養殖逐步呈現出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的新特點,村民人均年收入可達1.8萬余元。
“今后橫山區將緊盯羊肉產品研發、養羊技能培訓、良種繁育推廣、智慧畜牧應用、綠色養殖示范五大領域,不斷延長羊產業鏈,打造全省肉羊產業強區、全國羊產品名區。”橫山區畜牧局副局長黃堯說。
“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的農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橫山區委常委、副區長白銀喜說,去年以來橫山區加快構建“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通過養好“一只羊”,守穩旱作高標準農田和無定河沿岸稻田“兩塊田”,讓特色致富產業真正推開百姓的幸福門。(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強 邊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