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工人與機器人在西安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北區三廠車間擴散工序段作業。記者 袁景智攝
今年,陜西本土企業隆基股份頻頻引發關注:該企業宣布將曲靖(二期)單晶硅片項目投資規模由年產20吉瓦變更為30吉瓦,硅片產能上調;在鄂爾多斯投資195億元建設光伏全產業鏈項目;與行業龍頭通威股份簽訂合同金額約442億元的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
“這是新形勢下,隆基股份基于對未來光伏產業市場需求的預判做出的重要戰略布局。”6月2日,陜西電子工業研究院院長、陜西省太陽能光伏產業聯盟負責人白曉軍說。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做好增強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是重點。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再次迎來發展風口。
在這場“追光逐日”的賽跑中,無論是資源稟賦還是產業發展規模,陜西都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在白曉軍看來,“扯住”陜西光伏產業發展“后腿”的短板也比較明顯。
企業爭搶產業大蛋糕
作為行業“龍頭”,隆基股份早已開始在光伏產業領域加速布局。2020年9月,“雙碳”目標明確提出后不久,隆基股份就宣布投資25億元(含流動資金)建設麗江(三期)年產10吉瓦單晶硅棒項目、投資40億元(不含流動資金)建設曲靖(二期)年產20吉瓦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
今年,隆基股份擴產能動作更加密集:3月6日,宣布擴大曲靖(二期)單晶硅片項目投資規模;3月12日,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3月21日,與通威股份簽訂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多晶硅料采購協議。
一個月內豪擲600多億元,隆基股份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的產能規劃有利于充分發揮技術和產品的領先優勢,搶抓光伏產業發展機遇,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光伏產業發展的市場潛力有多大?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明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2年初,我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印發,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巨大的產業蛋糕,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今年,全國光伏行業市場繼續保持2021年以來的增長態勢。一季度,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2.9%;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中,太陽能發電投資同比增長181%;多晶硅、光伏電池、單晶硅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7.6%、24.3%、24.0%。
位列陜西新能源單一市場主體第一名的陜投集團也快馬加鞭,加緊布局。“我們的目標是,到2022年,榆林地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長25萬千瓦,達到100萬千瓦以上;到2023年,關中地區的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30萬千瓦以上。目前,商州1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陜投集團副總工程師、陜西省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瓊仁說。
傳統能源產業領域龍頭企業陜煤集團,也參與到光伏產業的市場競爭中來。2021年底,陜煤集團迄今最大的集中式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府谷能源長安電力定邊新能源公司馮灣光伏發電項目一次并網發電成功。
據了解,目前,陜西從事風、光新能源發電的企業已發展到100多家。
產業鏈發展短板明顯
競逐光伏產業發展賽道,陜西的產業優勢、技術優勢突出。
雖然是化石能源大省,但陜西太陽能資源稟賦同樣優越。據初步推算,陜西太陽能資源經濟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1億千瓦。同時,陜西發展光伏產業的土地資源充足,陜北、關中、陜南具有錯位發展光伏發電的資源條件和應用基礎。發展光伏產業所需的硅礦等資源在陜西也有豐富的儲量,其中商洛、漢中、安康等地的硅礦儲量超過3億噸,商南縣擁有全國最好的優質硅礦石資源。
目前,陜西光伏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位。我國第一批風光大基地項目規劃中,陜西3個基地項目被列入其中,總規模居全國第二位。
“陜西已形成了從高純硅材料、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輔料、光伏設備到系統集成和應用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白曉軍說,“陜西還有發展光伏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儲備和科研團隊。”
梳理陜西光伏產業鏈:光伏輔料生產企業彩虹集團的光伏玻璃產品,位列全國五強之一;楊凌美暢是全球領先的金剛線制造商,金剛線出貨量全國第一;陜西電子集團建設了包括上、中、下游光伏產業產品的生產鏈條,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占陜西市場規模的三分之一;專注光伏行業高端裝備開發和公共服務檢測業務的陜西眾森擁有一個國家CNAS認可的實驗室……與隆基股份一樣,上下游分布的相關企業走在行業前列的不少。
盡管如此,“大塊頭”隆基股份的主要供應商大部分卻來自省外,企業近幾年不斷引進相關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陜西。2021年,為滿足隆基股份在咸陽市布局的生產線的需求,咸陽市引進1家光伏輔料制造企業——百佳年代,計劃2022年逐步投產。
“陜西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不足以滿足龍頭企業發展需要,圍繞龍頭企業的本地配套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白曉軍說,截至2021年底,我省符合工信部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只有9家。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光伏制造端(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值突破7500億元。同年,陜西光伏制造業產值近千億元,其中隆基股份貢獻八成。
市場潛力加速釋放,競跑選手紛紛提速,光伏產業鏈“全而不強”的短板,制約著陜西光伏產業長足發展。2021年,陜西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位居全國第八位。截至2021年底,陜西光伏發電累計并網容量占比位居全國第11位。
加速打造光伏產業集群
如何揚長避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021年6月底,陜西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考慮產業規模、現有優勢、發展潛力等因素,把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確定為2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實行“鏈長制”,著力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同年底,陜西印發的“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將進一步做大太陽能光伏產業鏈規模,加強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龍頭企業配套,打造上下游協作配套的產業鏈條。
鍛造優勢長板,補齊弱項短板,提升光伏產業發展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陜西謀劃打造光伏產業集群。
“一方面要鼓勵龍頭企業在相同條件下優先使用省內制造企業的產品,另一方面支持光伏玻璃、光伏焊帶、光伏漿料等配套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滿足龍頭企業發展需要。”白曉軍說。
“未來五年,陜西將加速風能、太陽能等優勢新能源開發利用。”省能源局新能源處相關負責人說,按照“關中優先、陜北配套、陜南生態”的區域布局原則,我省著力打造定邊—靖邊—橫山千萬千瓦級風光基地、榆陽千萬千瓦級光伏基地、神木千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吳起—志丹—安塞千萬千瓦級風光基地、渭北千萬千瓦級風光基地。
“土地管理及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分布式發展成為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白曉軍說,目前陜西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小。
去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開展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當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去年9月印發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工作方案,全省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發展規模約400萬千瓦。
預計到“十四五”末,陜西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6500萬千瓦,以風電、光伏、儲能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記者 王向華 楊曉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