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近年來,靖邊縣寧條梁鎮廟畔村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整合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高粱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全面振興筑基賦能。
近日,記者在寧條梁鎮廟畔村看到,千畝高粱田里一片火熱場景,10余位村民正在田間施肥、打藥,看著茁壯成長的高粱苗,他們個個喜笑顏開。
裝水、灌藥,隨著機翼轟隆隆的高速轉動,農用無人機開始向高粱田噴灑農藥,短短幾分鐘一片高粱田的除蟲工作就結束了,這讓社員張彩霞驚奇萬分。
廟畔村村民張彩梅說:“我土地上能收入3000元,而且閑下來的時間,我還能給合作社打工,一天又能掙100元,這樣就比我自己種植強幾倍了。”
看著一片片長勢喜人,生機勃勃的高粱田,作為股民的村民任宗義笑容滿面地打開了話匣子。
廟畔村村民任宗義說:“我是村合作社社員,今年我們合作社從農戶手中以每畝600元流轉回土地1000畝,經過合作社社員一致同意,決定種植優質高粱。”
廟畔村以前的種植模式都是分散種植,單打獨斗,靠經驗種植,缺乏科學管理,產量提不高,收入上不來,村黨支部書記吳生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盡快調整這種單一落后的種植模式,吳生貴組織黨員干部認真梳理、尋找解決方案,領辦合作社,打破了村民單打獨斗的分散種植狀態,流轉整合土地,使村集體資產激活增值,讓群眾收入大幅度提高。為高效發展高粱種植,廟畔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拓寬高粱種植面積。
為切實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廟畔村發展訂單高粱,與企業合作,保價回收,確保高粱銷售渠道和環節暢通,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
廟畔村黨支部書記吳生貴說:“我們村集體今年種植了水肥一體化1000畝優質高粱,目前,高粱長勢喜人,已經到了施肥防害病蟲階段,我們是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訂單模式經營種植,從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順著鄉間道路往前走,道路兩旁的高粱苗生機勃勃,長勢喜人,站在高粱田邊,仿佛能看到在不久的將來,火紅高粱染紅半邊天,村民們日子也像高粱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今后,廟畔村將繼續探索實施水肥一體化節水滴灌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逐步走上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達到產業提質增產、農戶增收致富的目標。(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閆盤東 王保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