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唐冰)7月2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構建有序就醫和診療新格局,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
據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楊聯昌介紹,去年以來,省衛健委圍繞全面推進健康陜西行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實踐活動。如通過“精準預約”緩解患者掛號難、就診時間短,實行“一站式”服務緩解就診反復排隊、等候時間長,實行“專位專用”“錯峰分流”緩解患者就醫“停車難”“乘梯難”,實行“一碼通”緩解就診卡金額沉積,設立各類“溫馨設施”優化群眾就醫環境,方便老年人就醫等舉措,把十件民生實事落地落細。
圍繞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我省加快實施“秦躍計劃”,支持交大一附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落實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爭創呼吸、心血管、癌癥、精神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陜南、關中、陜北片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為進一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布局,我省重點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在2-3個設區的市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今年上半年新增25個縣啟動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省50%的縣建成1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目標,力爭2023年所有縣建成目標明確、責權清晰、分工協作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四位一體”的緊密型縣域共同體。
此外,今年我省還將建設縣級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充分發揮城市公立醫院、縣級醫院帶動作用,加強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形成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服務路徑。同時,加強發展社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提升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傳染病篩查和防治、健康管理等能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筑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