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周亭松)“要進一步夯實供應鏈,做實流通鏈,讓農民‘菜園子’直通市民‘菜籃子’。”近日,陜西省蔬菜全產業鏈建設現場會上,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瑞紅作為漢濱區蔬菜產業鏈主企業代表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地處秦巴腹地的安康市漢濱區因水得名,漢江、月河、縣河、付家河……眾多河流縱橫馳騁、奔流不息,泥沙沉積形成的河灘地是蔬菜生長的上佳溫床。仲夏時節,鱗次櫛比的設施蔬菜大棚里生機盎然,茄子、青椒、黃瓜、西紅柿…… ,琳瑯滿目的菜蔬、往來種作的農戶、絡繹不絕的游人,共同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漢濱區堅持“鏈主帶動、創新驅動、城鄉聯動”思路,立足富硒資源優勢,加快組建產業聯盟,多措并舉聚合力、添動力、挖潛力,推動富硒蔬菜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鏈主帶動產業聯盟聚合力
“建、種、管、售,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發展設施蔬菜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建民街道產業聯盟黨委會議室里,“種菜專家”劉瑞紅正在講授職業農民培訓課,主要針對蔬菜管護、種苗培育、產品銷售等方面進行“手把手”教學。
脫貧攻堅中,忠誠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紅帶領全村群眾發展蔬菜產業走上了致富路,他所創辦的天瑞塬公司一步步成長為漢濱區蔬菜產業的龍頭企業,劉瑞紅本人也被表彰為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
近年來,劉瑞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選擇地域相鄰或產業相關聯的村(社區),組建產業聯盟,持續提升蔬菜產業帶貧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我們率先聯合地域相鄰的幾個村成立產業聯盟黨委,最大限度凝聚產業發展合力。”建民街道黨工委書記、產業聯盟黨委書記徐信波介紹,產業聯盟采取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土地整理、統一建設基礎設施、統一購置材料、統一安裝大棚“六統一”模式,通過組織技術培訓、提供種苗支持、實施訂單收購等多種方式,確保適度規模發展的蔬菜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
如今,漢濱區以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鏈主,帶動建民、縣河、洪山等10個鎮(街道)產業關聯度高的忠誠、財梁、石獅等30個村(社區)組建蔬菜產業聯盟,建設標準化、智慧化的現代農業園區。依托“天瑞塬”品牌、技術等方面優勢,共享城區近40家蔬菜直營店資源,促進物流體系化、營銷品牌化、服務全程化。
創新驅動利益聯結添動力
“反著轉是不對的,必須順著纏繞,枝蔓才能爬上去。”漢濱區縣河鎮財梁社區脫貧戶田祖山在蘇壩蔬菜產業園的大棚里,一邊動手糾正不規范整枝,一邊告訴菜農們這樣做的好處。
2018年以來,財梁社區與忠誠村組建產業聯盟,進行深度合作,建成蔬菜大棚200多畝,配套建設育苗溫室一個,充分吸納附近群眾進入園區就業,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確保實現園區發展、產業增效、農戶增收“三贏”目標。
“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等,累計幫扶帶動財梁社區66人,其中脫貧戶41人。”財梁社區監委會主任張昌剛說。
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是保證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漢濱區堅持創新驅動,在產業聯盟中,探索推行土地、農戶、村集體、經營主體“1315”利益聯結機制,即產業收益10%用于土地分紅、30%用于農戶經營收益、10%用于村集體積累、50%用于經營主體收益,實現互利共贏。
堅持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漢濱區聚焦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著力優化設施蔬菜棚型結構,強化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大力推廣水肥自動供應、“溫濕光”自動預警、外遮陽控制保護系統等智慧農業設施和蔬菜源頭追溯系統,切實提升農產品質量和蔬菜產業發展水平。
城鄉聯動穩產保供挖潛力
漢濱區早陽鎮高舉村,曾經以種植露地蔬菜為主導產業,是遠近聞名的“辣椒村”。今年,高舉村在區鎮兩級指導下,搶抓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機遇,由經營主體安康秦葉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畝,建成設施蔬菜大棚52個,種植辣椒、茄子、西紅柿等10多種時令蔬菜。
“從露地菜到大棚菜,我們的抗風險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品質更好了。”保供基地負責人韋小川介紹,入夏以來,平均每天一卡車蔬菜運往安康城區,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布局鏈式發展,聚力補鏈強鏈。秦葉情蔬菜保供基地如今已建成900立方米冷鏈倉儲設備,建設辣椒加工廠1個,引進生產線2條,在中心城區設立秦葉情品牌體驗店1家。
2022年,漢濱區落實重點產業鏈長制工作要求,實施蔬菜保供項目12個,建設高標準設施蔬菜600畝。同時,利用產業扶持政策在農村社區、搬遷社區周邊開展“小菜園”建設,對土地流轉費用進行補貼。加強技術指導,加大資金投入,落實獎補政策,繼續挖掘富硒蔬菜產業潛力,著力打造“漢濱富硒菜”品牌,將“菜籃子”穩穩拿在自己手上。
截至目前,漢濱區設施蔬菜種植面積5.08萬畝,年產設施蔬菜10.5萬噸。以天瑞塬公司為龍頭,大力推進蔬菜全產業鏈建設,全區培育蔬菜生產經營主體72家,工廠化育苗企業1家,辣椒、南瓜、香菇深加工企業7家,蔬菜產業“產、加、銷”體系逐步完善,穩產保供能力持續增強。
漢濱區委書記、區蔬菜產業鏈鏈長范傳斌說:“我們以產業聯盟為抓手,持續推進設施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建設,切實將蔬菜大棚打造成毛絨玩具、紡織襪業、電子線束之外第四種業態的社區工廠,多種形式保障群眾就業增收,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實現蔬菜穩產保供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雙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