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實施“六個一”攻堅行動的工作方案》。針對疫情防控、基層治理、為民服務等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以實施“優化一個領導機制、鍛造一支基層隊伍、建強一批服務陣地、創新一個智慧平臺、豐富一批活動載體、健全一套保障體系”的“六個一”攻堅行動為突破口,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真正打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優化一個黨委領導、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成立市委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城市基層治理的牽頭統籌、組織協調、督導落實,不定期召開調度會、聯席會,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和重大問題。
科學推動網格化管理,堅持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整合各類網格,優化網格設置。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一長多員、一員多能”的基層網格工作隊伍。
拓展延伸基層組織鏈條。建立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鏈條,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進網格、入樓棟、全覆蓋,真正打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力爭3年補齊社區工作者人員缺口
加大社區工作者招聘力度。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名社區工作者的標準,力爭用3年時間,補齊社區工作者人員缺口。
完善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自然增長機制。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按照不低于2021年度西安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以3900元為每月工資基數,從2022年7月份計算,為社區工作者提高薪酬待遇。今后每三年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確定工資基數,實現薪酬待遇自然增長。
打通社區工作者職業晉升渠道。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對連續在社區工作10年以上,日常表現優秀、群眾認可度高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堅持“重實績、輕考試”原則,經街道(鎮)黨(工)委推薦,區縣、開發區組織部門審核把關后,參加全省統一考試,擇優招錄為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將更多辦公區域改造為為民服務功能區
建設提升黨群服務中心。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面積一般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每百戶30平方米以上要求建設。
優化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實施“三去一改”,即: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改進為民服務水平,將更多辦公區域改造為黨群活動、政務服務、協商議事、文體康養、育兒幼教等為民服務功能區,不斷優化社區服務功能。
整合各領域服務資源,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推行“社區點單、學院派單、機構接單、聯合審單、街道買單”服務流程,豐富社區服務供給,實現為民服務專業化、資源統籌最大化。
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高效率”的“掌上服務”
建設西安市智慧黨建系統。建設覆蓋各級各單位的高效便捷實用的信息化組織體系。整合打通黨員(志愿者)報到系統、黨費收繳管理系統等,實現數據對接,打通數據孤島。
加大“互聯網+”技術手段運用。擴展移動端APP服務模塊,開辟線上“支部課堂”,逐步將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的受理權限延伸下沉至基層社區,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高效率”的“掌上服務”,實現響應需求“一點即通”。綜合分析基礎數據,靶向聚焦群眾所需所盼,定向推送衣食住行、醫療救助、就業教育等方面的個性化服務。
新組建業主委員會黨員比例不低于60%
深入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鼓勵引導黨員通過合法途徑進入業主委員會,新組建業主委員會黨員比例不低于60%。建立物業企業評價和退出機制,督促物業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按照市場化引入和居民自我管理為主,國有物業服務企業兜底保障為輔的原則,推進“三無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建立工作臺賬,實行動態銷號,2023年6月前全面清零。
不得針對社區開展評比達標和示范創建活動
科學合理設置和拆分社區。一般在1000-5000戶或3000-15000人設立一個社區。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結合社區人口規模、服務范圍、物業管理等情況,合理拆分超大型社區,就近合并微型社區,同步成立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
全面規范社區各類組織機構。除法律法規及中央和我省、我市有明確規定外,不得要求社區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掛名稱牌子。除中央、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開展的評比達標和示范創建項目外,不得針對社區開展評比達標和示范創建活動。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昭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