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臨空會展中心。廖雪攝
第57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觀眾正在有序進入場館(資料照片)。
近3年來,受疫情影響,全國會展業基本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會展人在“重啟”與“關停”中艱難前行。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機遇偏愛有準備之人,在沉寂中尋找機遇,在等待中孕育生機,這是陜西會展人從困境中磨礪出來的鎧甲,更是他們沖上新戰場的重器。
會展業素來被譽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產業進步的助推器。經過多年探索與沉淀,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已成為陜西三大品牌展會,在全國會展行業享有盛譽,西安亦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最具影響力會展名城等殊榮。
靜,是對付疫情的有力武器,卻是會展業的“天敵”。近3年來,疫情反復,會展人的心情如同坐了過山車,在喜與憂的情緒中穿梭。但陜西會展人并未坐等,更未“躺平”,而是利用這段時間,踱方步、冷思考,醞釀著蓬勃的力量。當形勢變化,會展業如同久旱逢甘霖的青草,立即展現出勃勃生機。
回歸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下半年陜西已舉辦及計劃舉辦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第十七屆西安國際汽車博覽會、財富全球CEO峰會等近200場主要展覽會議,與2019年舉辦展覽會議近300場相較,展會數量達到其近7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陜西會展人可以說是“身未動,心已遠”。一方面,會展企業利用展會空窗期,強化內功,提升專業化服務等技能;另一方面,省市相關職能部門與省市會展行業協會積極梳理行業現狀,共同制定行業防疫指導手冊、會展活動指導目錄。同時,各方對于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討也從未停止。
5月,西安市商務局制定《西安市會議會展企業疫情防控與管理運行作業指導書》,進一步規范展會活動各環節疫情防控措施,確保展會活動安全有序舉辦。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國首份會展行業疫情防控與管理運行作業指導書,該指導書創新提出“智能化管理和門禁系統”,通過一次身份驗證,實現注冊和防疫信息的全面顯示,切實達到防疫流調的真實性、即時性和精準性要求,防止因舉辦展會活動帶來疫情擴散,有力推動西安會展業持續健康發展。
6月16日,西安迎來今年首展——2022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博覽會開展前兩日,西安市商務局組織了2022年會展活動疫情防控演練,演練以2022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為實景,分五個場景進行演練。整個演練過程中人員反應迅速、分工明確、配合協調,達到了防控應急處置演練目的,為今年西安首展的順利舉辦提供了重要保障。
7月3日,西北地區首家經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2022第十三屆西安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暨2022第三屆西安國際摩托車博覽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圓滿閉幕。本屆展會室內外展覽面積逾7萬平方米,成交額近40億元。在大額的成交量背后,離不開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西安市1億元汽車專用消費券發放,汽車分期消費補貼最高可享受4040元……對此,陜西省商務廳會展處處長南陽表示,本屆展會成功舉辦,展現了會展業帶動經濟回暖、行業向好的態勢。
7月6日零時起,西安市實行公共場所7天臨時性管控措施。管控期結束后,遵循“連續7天無新增社會面病例,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原則,西安恢復辦展。第47屆藍裝家博會于7月23日如期舉行,7月28日第十六屆西安茶博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國展覽館協會常務理事、陜西藍裝絲路會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鎖良表示:“在精準的防疫政策下,西安迅速、高效地恢復辦展,令人欣喜;政府對會展行業的指導力度不斷加大,且更接地氣,釋放出一系列的積極信號,使得企業對會展行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干勁十足。”
布局
西安市規劃,到2023年形成“一核四區”城市會展新格局——核心區為浐灞會展,其他四區分別為空港新城會展產業園區、曲江會展產業園區、高新會展產業園區和國際港務區會展產業園區。位于浐灞生態區的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成后,室內展覽總面積將達到22.3萬平方米。
會展場館是承載會展業發展的基礎和載體,被譽為發展會展業的“火車頭”。
2021年3月,《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計劃提出:到2023年,全市會展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形成“一核四區”(一核:浐灞會展核心區;四區:空港新城會展產業園區、曲江會展產業園區、高新會展產業園區、國際港務區會展產業園區)城市會展新格局,“全域會展”建設成效初顯。
位于浐灞生態區的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于2020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展覽館一期室內展覽面積7.2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底完成二期項目建設。二期項目建成后,室內展覽總面積將達到22.3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館室內展覽面積13.2萬平方米,進博館和會議樓室內展覽面積約9.1萬平方米。目前,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周邊配套酒店、商業等項目在加快建設中,會展產業聚集區已見雛形。
空港新城為臨空產業會展集聚區,今年6月底,位于空港新城會展產業園區的西安臨空會展中心開館運營,完成首展。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發展改革局局長黨李明表示,在臨空會展中心辦展的企業,將享受市、區會展補貼資金。他說:“目前,臨空產業會展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已陸續吸引三聯會展、臨空數字會展、泛港國際會展等知名會展企業落戶空港新城。未來,我們將瞄準國際化、專業化會展的目標,與浐灞國際會展中心錯位發展,以‘打造西安會展第二極’為目標,積極培育臨空特色新會展,推動會展經濟與臨空經濟疊加共振,依托航空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三大核心產業,聚焦高附加值、輕體量、臨空特色明顯的專業型展會,吸引更多國際展、常年展、精品展在空港新城聚集,打造全國知名的臨空會展新高地。”
人才
人才是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撐。一個會展復合型人才,通常需要5年到10年才能培養出來。會展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有業內培養和學歷教育培養兩種模式。目前,行業對前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會展行業需要復合型人才。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全國會展業(大會展)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陜西省會展企業約300家,從業者約2萬人。全國范圍內會展專業人才不足,數量明顯跟不上會展業發展的需求,陜西會展專業人才短缺的現象更為突出,特別缺乏會展高級人才,如項目策劃師、營銷人才等。
會展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業內培養,即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二是學歷教育培養,系統學習會展業相關知識,畢業生經實訓后可直接加入會展人隊伍。比較兩種人才培養方式,行業對前者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針對陜西會展人才教育現狀,陜西省會展行業協會和西安市會展行業協會顧問、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的黃運鑫表示:“陜西開設會展專業的院校數量少,目前只有2所民辦高校和3所公辦高職院校開班教學,會展專業在校學生數量太少。除了學歷教育之外,會展人才職業培訓體系也不健全,培訓基礎薄弱。會展產業涉及面廣,需要多層次人才,通常需要5年到10年才能培養出一個會展復合型人才。陜西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對會展專業人才特別強調應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即數字化能力、國際化能力、標準化能力。希望政企校三方合力開設會展相關專業,制定會展專業人才教育、引進、培訓等計劃,努力做好會展業專業人才培訓、交流和引進工作,不斷擴大專業人才規模。”
西安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賈欣建議建立會展志愿者基地。他說:“冬奧會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實踐就是很好的示范,他們全程參與到一個賽事活動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這有助于復合型人才的快速培養。后疫情時代,要實現陜西會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專業人才培育的各個環節。”
南陽也表示,除了學歷教育,對于在職人員的再教育也要下功夫。政府要支持會展企業與各類培訓機構建立人才培養、業務合作長效機制,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會展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將陜西打造為西部會展人才的高地。
融合
“從事會展業的人都知道,該行業具有1∶9的經濟帶動效應。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展帶業、以業促展,謀得會展和產業良性互動的長遠發展。”南陽說。
今年5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提出擴大會展消費。
南陽表示,根據方案,陜西將聚焦重點優勢產業,支持在陜舉辦國際、國內知名展會,鼓勵引進國內外知名展會項目和會展企業落戶我省,積極培育陜西省專業類、消費類品牌展會,高質量辦好絲博會、楊凌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等品牌展會;評選獎勵優秀示范展會,建立50家重點會展企業“一對一”跟蹤服務機制,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增強會展業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陜西省促進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草案)》第三輪意見征詢,爭取盡早呈報省政府研究審定。從事會展業的人都知道,該行業具有1∶9的經濟帶動效應。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展帶業、以業促展,謀得會展和產業良性互動的長遠發展。”南陽說。
就陜西省會展業發展情況,南陽表示:“聚焦各地市特色產業是發展原則,要逐步實現會展綜合發展的局面,即一園區一項目,一地市一平臺,各地市、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培育一到兩個IP。寶雞的鈦、陜北的能源化工,可以樹立以業促展的典范;延安紅色旅游、陜南綠色生態等,可以挖掘特色會展資源。各地要根據自有產業特點,有基礎的做展,沒有基礎或者配套設施不齊全的辦會,努力實現全域發展、差異化發展,爭取全省會展業遍地開花。”
協力
日前,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出臺《關于加快臨空會展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實施辦法》,依據布展面積和重要展覽項目等,給會展企業20萬元—300萬元的補助。
縱觀陜西會展發展至今,取得過成績,贏得過贊譽,但也不得不承認,與其他省份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陜西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政府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的同時,會展企業一定要樹立信心,優化經營結構。目前,省商務廳正在建立全省會展統計指標體系,計劃建立大數據中心,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政府出資搭建陜西云展平臺,企業免費入駐,實現365天在線,對企業形象進行全方位展示。
為合理安排部署下半年會展活動,進一步提高會展活動的品牌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程度,西安市商務局根據《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相關規定及各單位申報的2022年會展計劃,經充分研究論證,于近日編制了《2022年西安市會展活動指導目錄》,共計160項會展活動。西安市商務局會展業發展處處長王志功介紹:“市商務局積極與知名會展機構對接。目前,財富全球CEO峰會、中國信息測繪大會、全國農產品流通大會、全國衛生企業后勤大會等知名展會,已確定將于今秋在西安舉辦。同時,為進一步優化會展營商環境、招展引資,西安市會展宣傳片和西安市會展宣傳冊在西安市商務局的指導下已完成,目前已經公開發布。”
作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會展企業的紐帶,行業協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陜西省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馬建明表示,當前會展行業亟需潛心研究發展趨勢,吸引國內外知名展會活動落戶,做大做強本土品牌展會,推動“全域會展”建設,進一步促進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起,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西安市會展行業協會多次組織行業精英召開西安會展創享會,探討雙線融合創新發展。賈欣說:“除了召開創享會,協會在疫情防控期間做了大量數據統計工作,科學指導會展工作,服務會展活動運營,積極打造城市會展品牌。”
為打造西安會展業發展新增長極,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日前出臺《關于加快臨空會展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實施辦法》,依據布展面積和重要展覽項目等,給會展企業20萬元—300萬元的補助。“從起草編制到政策正式出臺,歷時近1年時間,我們對比參照了會展經濟發達地區政策內容,廣泛征求省市及西咸新區商務主管部門、空港新城管委會各部門、行業專家、入區企業意見,前后召開兩次專家評審會,經過充分醞釀和多輪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此政策。”黨李明說。
《當代會展》記者 李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