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綠水間“安營扎寨”,依托生態資源優勢“追花逐蜜”,釀造出一道靠山吃蜜的致富“蜜”方。在府谷縣大昌汗鎮劉三石巖村有位堅持用傳統方法養了三十年蜜蜂的養蜂人——閆玉良。
八月的鄉間山野,草盛林茂,四處盛開著鮮花。閆玉良的蜂場座落于一處林間空地上。大片黑色防曬網下,整齊有序地擺放著幾十個蜂箱,蜜蜂在歡快飛舞。閆玉良正在挨個檢查每個蜂箱,查看蜜蜂的生產狀況。他熟練地打開蜂箱蓋,小心翼翼地揭開一層襯布,經過抖蜂、割蜜蓋、搖蜜、過濾工序,原生態蜂蜜就誕生了。
說起閆玉良的致富“蜜”方,正應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蜂場所在的大昌汗鎮,林地面積188509畝,林草覆蓋率63.9%生長著地椒花、黃芩花、馬茹花等各種鮮花,加之適宜的氣候和溫度,成為發展養蜂產業的優勢條件。閆玉良的蜂蜜馥郁芬芳,比單一的槐花蜜、棗花蜜更加香甜可口。
閆玉良介紹,蜂場每年能產蜜1000到1500斤,每斤蜂蜜市場價四十元,蜂蜜這塊就能收入4萬到6萬元。割下的蜂蠟也是寶,每斤20元,按年產100斤算,也是近2000元的收入。每年還能生產大約10公斤蜂王漿,蜂王漿每公斤400元,一年還能收入4000元。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三十年來閆玉良始終堅持傳統方法養蜂,嚴格把控每一次搖蜜的過程,以匠心耕耘著這份“甜蜜”事業。他把純度差、甜度低的蜂蜜留作冬季蜜蜂口糧;精選純度42度以上,甜度高的花蜜出售,堅持每罐蜜都是純天然良心品質。閆玉良說“我的養蜂技術是父親教的,做事要憑良心,制作蜂蜜也一樣,這是我們的家傳。”
閆玉良說,為幫助他打造好、發展好這塊蜂蜜招牌,駐村干部拍攝了老閆產蜜的全過程,并制成短視頻,推廣至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網絡平臺上。
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駐村干部的幫助,閆玉良對這份“甜蜜”事業的信心更足了。他打算到秋天再養三十箱蜜蜂,這樣明年收入就能翻一番了。(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馮晉卿 馬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