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圍繞穩增長、促發展,我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推行“四個轉變”,一手嚴守底線,抓嚴格執法,一手聚力優化營商環境,抓幫扶服務,凸顯執法溫度,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堅強的生態環境執法保障。
正面清單:從“經驗治污”向“精準治污”轉變
在推行“差異化”執法+“非現場”監管方面,我省生態環境部門積極從“經驗治污”向“精準治污”轉變。通過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我省將1242家模范守法、信用良好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管理,實施差異化監管。
采取“非現場”監測、“非接觸”執法、“信息化”遠程監管等方式,我省積極打造“互聯網+統一指揮+綜合執法”執法監管新模式。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精準投放執法資源,在減少現場執法的同時,提高對違法問題的發現率,發揮正面激勵作用。
今年以來,全省實行非現場檢查2953家次,現場幫扶指導6041家次;通過非現場電子督辦方式累計核實并處理異常數據(超標)5146次,處理率97.18%;主動公開128家次涉及污染物超標排放的企業名單,接受公眾監督。
包容免罰:從“剛性執法”向“柔性執法”轉變
通過實行“裁量權”優化+“包容式”免罰,我省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積極從“剛性執法”向“柔性執法”轉變。通過將健全“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清單制度等作為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嚴守生態環境底線措施,我省結合實際印發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落實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情形的通知》,細化11種不予處罰的適用情形,給予企業適度的容錯改正空間,通過柔性執法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今年以來,全省共對185家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精準監管:執法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通過推行“精準式”投放執法資源+數字化監管,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執法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通過建立健全專案查辦制度和聯合督查、監督幫扶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區域交叉執法,統籌執法資源,確保了重點任務和重點案件高效辦理。在建成以移動執法為基礎的監管執法平臺后,我省通過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質量監控、無人機巡航、用水用電監管等非現場監管手段,不斷提高執法效率。
今年以來,西安市對納入正面清單單位共計開展非現場執法979次,其中通過自動監控平臺檢查企業283家,通過視頻或用電監控等方式檢查企業378家,通過排污許可管理信息平臺檢查企業267家,通過走航車或無人機等方式檢查企業51家。同時,邀請專家對全市135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精準幫扶,發現問題284個。
幫扶服務:從“監督檢查”向“助企紓困”轉變
積極推行“幫扶化”指導+“服務型”解難,我省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正從“督導檢查”向“助企紓困”轉變。堅持“執法+服務”的執法理念,我省生態環境保護部門以監管對象所需所急為出發點,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全面彰顯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和溫度。
據統計,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已對全省12個市(區)的535家企業開展法律知識宣講,幫助企業理解、運用法律政策。圍繞排污許可證管理、危廢環境管理、水質在線監測設備等內容,開展8次“手把手教執法、送服務到基層”監管幫扶指導活動,為企業提出意見建議246條,現場解決環境污染問題166個。
據悉,我省執法方式的轉變彰顯柔性執法的溫度,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受到了生態環境部的高度肯定,得到省政府的高度認可,也有力保障著全省的高質量發展。(記者 高樂)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