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縣位于延安市東部,延河下游,隔黃河與山西省大寧縣相望,黃河在縣域內流長44.7km,延河在縣域內流長144km,是延安市延河入黃的門戶區域,也是陜西省13個沿黃生態修復保護主體功能區之一,全縣土地總面積 355.6萬畝,其中林地面積 288.1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1.1% ,森林覆蓋率34.8% ,素有:“石油圣地、瓜果之鄉、美食家園”的美譽。
10月10日,“黃河安瀾·津潤三秦”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探訪延長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和當地林業碳匯開發利用情況。
“黃河安瀾·津潤三秦”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
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是延長縣委、縣政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不僅能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改善自然生態環境,而且能有效增加森林木材儲備、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對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融合多贏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共涉及我縣5鎮56個村,建設總規模5.28萬畝,其中人工集約林栽培5.08萬畝,這幾年栽的苗木都基本已經成活了。”陜西林業集團延長翠屏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中秋自豪地說。隨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連綿起伏的山嶺溝壑中,已冒出無數新綠,正逐漸形成人工林海的生態景觀。
陜西林業集團延長翠屏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中秋介紹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近年來,延長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大力實施“生態文明立縣”戰略,按照構建一個布局、突破一個瓶頸、解決一個難題、蹚出一條新路的“四個一”的林業生態建設總體思路,統籌推動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林業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互促共贏。
“我們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不僅為國家儲備了綠色寶藏,還為我們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打實的利益。”吳中秋告訴記者。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推行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其中流轉費30元/畝/年,總流轉資金4573.8萬元,項目區內戶均收益1萬元。此外,優先雇用當地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經累計雇用2300人,勞務收入3098萬元,人均1.35萬元。
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航拍圖
下一步,延長縣將按照“國有企業+國有林場+國有銀行”建設模式,在抓好營造林項目建設的同時,開展多種森林經營,持續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預計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積5.08萬畝,增加活立木蓄積量25.06萬立方,儲存碳匯量12.53萬噸,碳匯收益1253萬元;預計到2060年,增加活立木蓄積量55.54萬立方,儲存碳匯量27.77萬噸,碳匯收益2777萬元,實現“為國儲材、固碳增匯、興林富民”的林業生態建設目標,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延長樣本”。(記者 董旭葉)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