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綏德縣馬興莊村環境貧困,條件艱苦,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小規模的種植、養殖和外出打工為主,全村經濟整體發展相對滯后。
綏德縣四十里鋪鎮馬興莊村肉牛養殖基地 延生勤 攝
今日的綏德縣馬興莊村,村容整潔,經濟穩增,村民在自己家門口得到不錯的“分紅”,鼓起“錢袋子”,全村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
這就是蘇陜協作結出的“碩果”,譜寫的“山海情”。
綏德縣蘇陜協作創業園區已建成投運 延生勤 攝
產業發展是扶貧協作重點和脫貧治本之策,綏德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借助邗江區產業發達、市場廣闊等優勢,積極推進產業合作,加快經濟發展。此次在集體經濟合作社實踐千頭肉牛養殖項目上,通過招商引資的模式,蘇陜協作為馬興莊村投入資金5000萬元引進興牧源牧業,占地94畝,采用“黨支部+村集體+企業+農戶”的運營管理模式,在全村內發展肉牛養殖,村集體收益達360萬元,同時有效帶動本村勞動力務工,增加返鄉人員就地工作,年增收可達60余萬元,切實解決無法外出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問題,充分發動村民2000畝寬幅梯田種植玉米,收入300余萬元,其中5.4萬元用于扶持脫貧戶、特困戶等產業發展補助、村級公益性崗位開發、勞務人員收益分配等,進一步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為更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基礎。
蘇陜協作綏德社區工廠 資料圖
江蘇與陜西雖相隔千里,但兩地人民手牽手、心連心。尤其是“十三五”期間,為綏德投入省級蘇陜扶貧協作資金12195萬元、邗江區級財政資金1066萬元,精準實施了農業、旅游、光伏、勞務培訓、產業園區等24個扶貧項目,帶動綏德縣1.2萬余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碩果累累的綏德山地蘋果 延生勤 攝
蘇陜協作,讓群眾握牢了致富的“金鑰匙”。“企業+農戶”的方式提振群眾積極性,提升了價值鏈,拓展了馬興莊村肉牛銷售渠道,助推鄉村振興工作行穩致遠。搭乘“陜貨進蘇”直通車,馬興莊村養殖產品將走出陜西,輻射廣東、湖南、深圳等周邊地區,著力打造“供港澳活牛”市場,引領村民致富奔康,奏響共同富裕“協奏曲”。(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