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以“家”為切入點,以“人”為主線索,深入探訪中國24個新時代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全景式記錄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山水間的自在氛圍與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勾起網友的無限向往:“想成為這里的村民,過鄉村詩意生活!”
11月5日(周六)20:00檔,《山水間的家》在CCTV-1播出第五期。主持人撒貝寧、尼格買提將分別帶領“山水小分隊”前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河北省安格莊村和陜西省赤牛坬村,一個是易水河畔的生態水鄉,一個是黃土坡上的窯洞村落,它們在守住文化根脈的同時做好旅游文章,真正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十年來,安格莊村與赤牛坬村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旅游特色村。眼下,一幅旅游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發展圖景正在鄉土大地徐徐展開。
走進黃土高原
尼格買提劉敏濤挑戰鄉村實景劇
地處黃河近岸的赤牛坬村,四面環山,棗林層疊,是全國“四大棗鄉”之一,過去,當地村民以種植紅棗、外出打工為生。十年來,赤牛坬村挖掘當地文化潛力,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將傳統窯洞改建成博物館,并打造大型原生態農民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村民們“扛起鋤頭是農民,放下鋤頭是演員”,以民俗文化旅游彰顯百姓精氣神。
赤牛坬村村民高思茂和妻子高改蓮都是《高高山上一頭牛》的演員,演出期間,他們就站在山峁峁上、圪梁梁上本色出演,用歌聲和舞蹈真實再現了打夯、紡線、碾碾子等過去的生活場景。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限制,村民沒有穩定的致富產業,高思茂一家年收入僅“萬八千塊錢”。如今,除了演出工作,村民還有旅游業分紅、博物館講解員工資、土特產售賣收入等多項經濟來源。從貧窮到富有,改變的不僅是物質生活,還有赤牛坬村村民的精神面貌。本周的“山水之旅”,主持人尼格買提,作家、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演員劉敏濤將在高思茂帶領下,參與排練、表演鄉村實景劇,深度感受赤牛坬村的民俗特色與生活方式。
除了參與鄉村實景劇表演,嘉賓們還將通過采摘紅棗、參觀民俗博物館等活動,深入探訪赤牛坬村的過去與現在。在“山水小分隊”看來,赤牛坬村就像一個大型的民俗博物館,村民用守護舊時光的真誠帶來了鄉村的新發展。祝勇感慨道:“博物館里面收藏的藏品是物質文化遺產,老前輩的歌聲、記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水間長出新希望,村容村貌煥新顏。11月5日(周六)20:00檔,讓我們隨CCTV-1《山水間的家》走進新時代鄉村,見證十年山鄉巨變。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