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5日在上海隆重開幕,作為進博會老朋友的施耐德電氣,連續第五年入駐四葉草展館,以“數字賦能,全程減碳”為主題亮相技術裝備展區、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全方位展示數字化技術、綠色生態、減碳方面的最新成果。
當前,數字化和低碳雙轉型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以“創新”與“生態”兩大主軸,通過“零碳城市”全景圖,全面展示新理念、新產品、新應用,為更多中國伙伴邁向雙轉型提供解決方案和實踐范本。此外,施耐德電氣還將帶來“零碳世界之旅”互動裝置,邀請觀眾踏上生動趣味的綠色之旅,零距離感受可持續發展的魅力。
近年來,在“十四五”規劃的號召下,實現“雙碳”目標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放眼當下,創新已成為企業加速推進低碳轉型的核心動力。與此同時,碳排放范圍的邊界已經被打破,減碳不再聚焦企業自身,而是擴展到了整個產業鏈,故而集結生態力量,已成為制造企業邁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在本屆進博會,施耐德電氣展示了和伙伴共創共贏的創新與實踐成果,其中就包括“減碳大師”計劃的最新進展,匯聚了各個領域的先行者,共同搭建更為廣泛的減碳生態圈,助力更多企業與個人在減碳之路上有計可“施”。特別是首度亮相的“零碳城市”互動沙盤展現了化工油氣、水務及環保公用事業、公商建、住宅等12大行業的60大零碳應用場景,以及前沿解決方案及應用成果,生動詮釋如何賦能各行各業提升效率和可持續,共同打造“零碳城市”的綠色愿景。
在技術創新方面,施耐德電氣展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創新解決方案,尤其以強大的軟件能力結合可持續經驗,推動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全程減碳。其中,秉承“開放、高效、韌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的未來工業理念,“低碳工業”專區將展示數字賦能的綠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包括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解決方案,以及綠色智能制造咨詢和未來工廠的領先實踐;“低碳能源”專區將展示直流技術及應用等創新,并以“源、網、荷、儲”為主線,展示覆蓋能源供需兩側端到端的全鏈路方案,深度闡釋以能效管控加(EMS+)、EMA微網能源顧問、ETAP電力仿真分析軟件、SEEElectrical、EcoStruxure™配電運管維顧問系列軟件、電網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方案與電氣化的融合助力客戶實現綠色、可靠、高效的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目標。
在運營方面,施耐德電氣展示了如何把可持續融入到業務的方方面面,打造覆蓋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交付、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創新舉措;在商業模式上,施耐德電氣依據業務創新,還展出了適用于中國客戶的全面碳中和咨詢服務方案,助力更多企業達成雙碳目標。
節約能源也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不論是工業,還是數據中心,不論是商業建筑,還是醫院,機場、軌道交通都有巨大的節能空間,施耐德電氣不斷驅動技術、運營、商業模式等各個維度的創新,與綠色創新解決方案和全面服務幫助各行各業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讓碳排放無處遁形。工業作為碳排放大戶,碳足跡遍布運輸、使用、回收等各個環節,與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技術賦能綠色智能制造,攜手工業走向綠色和低碳。無論是能源供給側,還是需求側,施耐德電氣以供應商“零碳計劃”,旨在以技術和服務賦能全球前1000位供應商,幫助其到2025年減少50%的運營碳排放,其中包括中國的200多家核心供應商。同時,還啟動了“減碳大師”計劃,以多種方式助力更多企業和個人邁向低碳。施耐德電氣正通過技術力量,并依靠龐大的生態圈從根本上推動能源的清潔和能源的高效使用,讓零碳未來不再遙遠。
據悉,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的施耐德電氣,從第一屆進博會開始就積極參加。“五度相約進博的背后,離不開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決心與行動。依托進博會這一重要平臺,我們獲得了展示、交流、學習的良機,不斷展示新理念、新產品、新服務、新應用,與志同道合的中國伙伴成功結盟,共謀發展。”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說。
參展期間,施耐德電氣還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能源巨頭達成合作意向,將圍繞低碳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重點行業深化合作。持續多維度創新和朋友圈不斷擴大的背后,是施耐德電氣深耕中國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多年來,施耐德電氣秉持“多中心”戰略,逐步深化“中國中心”布局,通過在各大業務板塊建立涵蓋研發、供應鏈、合作伙伴等在內的研產銷一體化的機制,從而更加貼近中國市場,并進一步賦能全球。
今年11月,施耐德電氣宣布在無錫成立“中國研究院自動化研發中心”,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研發中心后,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第五大研發中心。在供應鏈方面,施耐德電氣中國區供應鏈本土采購率已達到90%以上。施耐德電氣將以綠色智能制造和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協同更多伙伴。(張楚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