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從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到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從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到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一字一句,關系百姓冷暖,連著發展大局。
如何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我省從事就業工作的黨員干部方向更明、勁頭更足。
11月17日一大早,寶雞市麟游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郭乃豪和同事趕往招賢鎮。為了精準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他們努力把政策和崗位送到群眾身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麟游縣是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村勞動力中大約三分之一是脫貧人口。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是郭乃豪和同事的工作重點。目前,麟游縣正大力培育村級勞務專業合作社,促進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在“家門口”的農業基地、產業園區就業。
“我們將持續打造縣鎮村公共就業體系,發展村級勞務專業合作社,完善勞務服務‘一體化’組織架構,把人力資源、勞務派遣等就業服務延伸到村、精準到人,針對重點群體開展就業幫扶,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郭乃豪說。
讓“家門口”就業托起穩穩的幸福,延安市吳起縣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發力。
11月18日,在吳起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宗原的電話時不時響起。新一期的手工剪紙技能培訓即將開班,不少群眾打電話咨詢相關政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今年以來,吳起縣已舉辦24期職業技能培訓班,涉及中式面點師、養老護理員等多個工種。700余人通過培訓找到了新工作,其中包括脫貧人口、失業人員等。
“一些群眾因為缺乏一技之長難以就業,或者就業不穩定、收入不理想。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拓寬了就業面、獲得了更好的工資待遇,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我們將堅持‘在辦培訓中送崗位,在穩崗位下辦培訓’的工作思路,既提供高質量的培訓課程,也積極走訪用工企業,了解社會需求,拓寬就業渠道,確保勞動者在培訓后有崗可選、有崗可上,破解‘有崗無人’和‘有人無崗’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宗原表示。
創業是推動就業的不竭源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
“個人申請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企業申請需要滿足1年以內新吸納就業人數達到員工總數的15%……”11月14日,在西安國際港務區銀彈谷眾創空間會議室,50余名創業者通過線上線下參與的方式,認真聽著西安國際港務區組織人事部工作人員房楨浩對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的講解。
今年,我省調整了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對7月1日到12月31日新發放的個人(含合伙)創業擔保貸款給予全額貼息。為了讓創業擔保貸款新政惠及更多創業者,房楨浩和同事主動聯系園區孵化器、創業個人等,上門進行政策宣傳。
“走好創業這條路,需要創業者勇毅前行,也需要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織出了一張‘全鏈條’的就業創業服務網,堅持把創業政策、創業培訓、日常指導等送到創業者身邊,提供精準服務。”房楨浩說,“我們將依托區、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的就業創業工作體系,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讓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不斷釋放。”
勞動者權益能否得到保障,關系著就業穩不穩。
11月16日20時許,在銅川市新區,陜西子墨臻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會議室依然燈火通明。外賣騎手合法權益如何保障、協商機制怎么建立、社會保險怎么繳納……銅川市人社局勞動關系科科長王亞東為公司員工解答勞動關系相關問題。
在銅川,像這樣的“勞動關系政策進企業”活動,今年以來,已在200余家企業中開展。王亞東和同事深入企業“點對點”調研、面對面問需,發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指導讀本,指導企業依法規范用工、勞動者依法維權,同時摸清了銅川市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和分布情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要求,為我們的工作明確了方向。目前,銅川市、縣(區)兩級已實現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全覆蓋。我們將持續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穩就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王亞東說。(記者 孟珂)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