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王美麗 記者 韓永國)11月30日,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對咸陽市政協《關于推進咸陽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商報告》給予肯定并作出批示,請有關部門借鑒促進落實。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11月份,市政協經濟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了專題報告。
調研組認為:去年以來,咸陽市全面貫徹落實中省穩經濟大盤決策部署,搶抓西安—咸陽產業一體化發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以建立“544”現代產業體系為抓手,突出制造業強基,抓實抓細“鏈長制”,制造業呈現出支柱產業支撐有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逐步完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的良好發展態勢。
調研組建議:一要明晰發展思路主抓落實。明確發展“航標”,緊盯“基礎產業固本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接續增量”目標,打造產業集群。突出重點路徑,逐產業制定高質量發展規劃,為制造業發展定位、定向、定舵。
二要搶抓有利機遇協同發展。做強“大腦”,注重發揮秦創園輻射帶動作用,用好用活市域內各類研究院和工程實驗室。做優“布局”,圍繞17條產業鏈,把同類企業及關聯企業聚集起來,充實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群體。做實“成果”,建立咸陽制造業行業聯盟,共享產業發展信息、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開展“咸陽制造”企業品牌創建,倡導咸陽制造等自主創新產品(服務)優先在全市推廣應用。
三要聚焦創新驅動培育前沿產業。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動構建人機物智慧互聯的企業“內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網絡化共享、智慧化協作的“外鏈”。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大數據技術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中深度應用。提高創新發展能力,支持市域內龍頭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引導中小微企業對接“秦創原”研發平臺,開展聯合攻關。
四要突出改造升級提質擴量。扎實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加快園區專業化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探索推進“管委會+專業運營機構”的模式。深化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逐步向“專、精、特、新”發展。建立企業“倍增”名錄和企業梯次培育庫,開展產業鏈領航企業培育、高成長性企業育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小微企業繁榮四大工程。
五要強化外引內育雙向發力。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細化招引目標和招商路徑,招引關聯骨干企業,出臺招商引資異縣落戶獎勵辦法。積極承接西安非省會城市功能疏解和跨區域產業轉移。提升產業鏈條韌性,“鏈長”掛鉤服務“鏈主”企業,“鏈主”企業主動“建鏈”“延鏈”以大帶小,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專注主業做久做精做強。
六要做實要素保障形成合力。引導各類資本投資發展先進制造,充分發揮咸陽發展基金“橋梁”作用。強化人才引進與培育,實施新時代“咸陽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用地保障,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加大騰籠換鳥步伐,優先支持制造業發展,鼓勵制造業企業向空間要效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行地方設置涉企事項零許可,推動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持續提速提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