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彥伶)12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省住建廳副廳長胡漢利介紹,陜西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持續推動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合理利用和傳承發展。“十三五”以來,全省城鄉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不斷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創新開展,與城鄉建設發展加強融合,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我省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名鎮7個、名村3個、傳統村落11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名鎮19個、名村18個、傳統村落484個;歷史文化街區55片,歷史建筑715處。
胡漢利說,《若干措施》共6個部分,24個方面重點工作,70項具體措施,系統構建陜西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具有陜西特色、多層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初步構建,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建設性破壞行為得到明顯遏制,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城鄉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系統完整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全面建成,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充分利用。不敢破壞、不能破壞、不想破壞的體制機制全面建成,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全面融入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省人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胡漢利說。
同時,《若干措施》從構建陜西城鄉歷史文化總體格局、建立保護傳承規劃體系、明確保護重點、加快認定各級保護對象、完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五個方面,提出構建“一河一脈、三區四帶、兩核七片、多點多線”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總體格局,對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的構建、實施作出全局安排。
胡漢利說,下一步,省住建廳將把貫徹執行《若干措施》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文件,加快完善陜西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系統完整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努力做好新時代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讓城鄉留住記憶、讓群眾記住鄉愁。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