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12月5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寶雞市千陽縣水利部門通過多年改革探索與實踐,成功走出一條由事業單位專業化管理水庫的“庫站結合管家”經驗模式。其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成果,值得在全省范圍內借鑒和推廣。
據介紹,千陽縣按照“區域化庫站結合”管護模式,縣灌溉站負責水庫管理技術指導,南寨等4個農村供水管理站按區域承擔全縣13座水庫改革管護工作,確定長期管護人員17名,層層簽訂管護協議,夯實責任,按每座水庫每年不低于1.5萬元維護費,每位公益性崗位管護人員月工資不低于1100元標準,落實“兩費”,確保了水庫有人管、有錢管。健全“一庫一策”,“一人一檔”,產權證、管護人員上崗證“兩證”齊全,水庫安全鑒定、除險加固、維護管理全覆蓋,實現了“三個百分百”。水庫管理與保護范圍及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全面完成,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河湖長制”管護人員公開公示,雨水情預報、度汛預案,控制運用計劃編制審批規范,年度縣鎮4次防汛搶險演練,信息化預警快速準確,“四預”措施落實有力。
目前,千陽縣大壩坡面、排水渠、溢洪道干凈暢通,閘門啟閉靈活,水尺、沉降和位移觀測樁設置規范,從根本上扭轉了“重建輕管”困局,達到了“有名”向“有實”轉變。據統計,通過今年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千陽縣每畝農田增產增收150元左右,構建起“活水、助農、富民、強縣”良性循環發展新格局。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