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助力秦創原平臺建設 服務陜西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首屆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開幕式暨報告會舉辦。會上為全省5個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授牌。
據了解,全國共有194家單位入選,分為產學研協作、創新創業孵化、國際創新合作三種類型,建設周期為2022年至2024年。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省5個授牌基地中,有2家來自西安經開區,分別是西安中車永電電氣有限公司的軌道交通與能源裝備創新基地,西安大普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西安大普科技產業園創新基地。
另外,獲批稀有金屬材料創新基地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也與經開區有很深淵源——雙方攜手合作近二十年,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西北有色院已在經開區注冊成立30家參控股公司,建成了國際一流的超導材料產業基地、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基地、世界第二大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和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形成了“世界材料看中國、中國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經開”的競爭優勢。
“科創中國”創新基地是什么?怎么建?
“科創中國”是中國科協打造的服務品牌,目的是構建資源整合平臺、供需對接平臺、技術服務和交易平臺,實現人才聚合、技術集成和服務到位,讓科技更有效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新基地則是中國科協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合作載體、“科創中國”各類下沉匯聚的承載平臺。
中國科協于今年5月印發《“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建設實施與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范化管理、規?;七M“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建設。
創新基地依托創新型企業、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創業孵化園區等開展建設,是中國科協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合作載體、“科創中國”各類資源下沉匯聚的承接平臺。
陜西省本次獲得授牌的5家單位中,屬于“產學研協作類創新基地”的稀有金屬材料創新基地、半導體芯片檢測技術創新基地、軌道交通與能源裝備創新基地,將重點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組織團隊集聚攻關,探索產學研可持續協作機制;屬于“創新創業孵化類創新基地”的西部云谷創新基地、西安大普科技產業園創新基地,將重點聚焦孵化優質科創企業,營造區域良好創新創業創造生態。
“科創新引擎” 西安經開區動能澎湃
當前,經開區緊扣“四新”戰略,全力打造“科創新引擎”,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把人才作為第一發展力,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厚植創業創新土壤,加強科技人才聚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區域創新能力迅速攀升。
近年來,西安經開區不斷深化“有色院”創新模式,推進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聚集各類研發機構268家,高新技術企業510家,企業年發明專利申請量3000多件,中央及省市各類創新平臺290個;院士工作站18家,現有科技型中小企業近千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00多家。
在政策扶持上,經開區發布《實施“四新戰略”促進高質量發展三十六條政策》,西安經開區對年度研發投入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給予最高6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對獲批為國家級、省級、市級雙創載體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平臺建設上,通過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引領提升工程、高質量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提升工程、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提升工程、科技企業成長梯隊引培提升工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工程、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提升工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升工程、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創新創業創造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等“九大工程”體系,持續激發科技創新動能,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引領創新,創新改變未來。在西安經開區這方熱土,“科創之花”璀璨綻放之后,將迎來累累碩果。(西安經開區供稿)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