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光伏產業龍頭,陜企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一個月前以26.81%的轉換效率,打破了塵封5年的硅太陽能電池效率新紀錄。近日,央視《對話》欄目專題聚焦隆基代表中國首次創造世界紀錄這一壯舉。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尚德電力創始人、上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希翔等多位業界大咖,聯袂解密26.81%世界紀錄背后的意義,并分享了中國光伏產業從追趕者到領先者的創新突破歷程以及啟示。
“通過科學家、工程師們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斷地把若干個不可能都變成可能,最終把這‘一小步’變成我們前進路上的一大步。”談及隆基這家根植于西安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腳踏實地創出的“26.81%”紀錄,李俊峰有感而發。
“26.81%”背后究竟是怎樣的新世界紀錄?
“大家可以看到有這么一個電池片,它的光電轉換效率現在達到了26.81%,打破了單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李振國介紹說。目前全球普及的轉換率為24%,新紀錄就意味著,如果在未來能源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每增加1太瓦的裝機量,用上了現在這個技術,它可以為全社會節省3000億元人民幣,同時也會節省10%的土地面積。
破紀錄的背后,隆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破世界紀錄只是一個結果的一種產生。”李振國表示,隆基一直把光伏產業當成是一個科技制造企業,必須要保證科技領先。“在十幾年以前,我們是追趕型的,但是在五六年之前,我們開始真正在研發上做大量的投入。截至到去年2021年,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超過100億元了,那么今年上半年我們就投進去了三十多個億,所以這種投入是一個很基礎的條件,在這十年當中我們當然也取得了很多這種技術突破,包括從硅片里面的連續拉晶,金剛線切割,PERC技術的進展,也包括這次26.81技術的一種突破。”李振國說,從企業角度來說,科研投入是較大的,不過從未來新技術一旦推廣后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角度來看,這個投入還是十分值得的。“我相信,新技術將來為整個全球能源轉型能夠節省的成本或者帶來的價值,一定是萬億美元計量的邏輯,所以我覺得是一個很劃得來的賬。
世界紀錄背后,距離真正的產業化有多遠?
“26.81這個記錄,它只是一個起點,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需要抓緊時間讓在這個效率附近形成低成本的量產化的一種工程技術,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面對主持人的這則提問,李振國介紹說,目前隆基的目標是在兩三年之內實現新技術的低成本量產化,藉此來將種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落到實處。同時,他還透露了隆基綠能這家飽含“創新基因”企業的后續發展愿景:在繼續沖擊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效率新高的同時,隆基將繼續加大資源投入,探索雙結電池等更多創新技術路徑。
向更深邃的未來展望,隆基還有更為宏大的目標和設想——依托扎實的科研努力,尋求更深入的理論上的突破可能,以期設計出更新型的、由我們中國人命名的光伏電池。(記者 劉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