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22年1月20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李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全省法院在省委堅強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徹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決議,堅持“講政治、抓辦案、帶隊伍、推改革、強科技、增公信”工作思路,以“雙進”專項工作為抓手,積極應對訴訟案件激增態勢和新冠疫情影響,凝心聚力、奮勇拼搏,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受理案件數首次突破百萬件,達106.17萬件(新收102.31萬件),審執結96.43萬件,受結案數同比分別上升37.83%和31.77%,增幅均列全國第10位。其中,省高院受理13159件(新收12834件),審執結12033件,同比分別上升40.53%和33.06%,增幅列全國各高院第4、第3位。
一、堅持政治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對政法工作重要指示,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舉辦黨史學習專題講座、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輔導、馬錫五審判方式研討交流,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及時向省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堅決落實省委巡視反饋意見,制定整改問題、任務、責任“三個清單”,完成階段性整改任務。
二、強化審判職能,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全省法院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加強刑事審判,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陜西建設。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58萬件,同比上升8.86%。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推進反滲透反間諜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爭,審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案件47件,堅決捍衛國家安全。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陳凱、安爭等涉黑惡案件44件237人,判處保護傘9件12人,執結“黑財”17.42億元,發出行業整治司法建議50份。嚴懲嚴重刑事犯罪,審結殺人、綁架、搶劫等暴力犯罪案件3240件,王迪“滅門案”等罪行極其嚴重的罪犯被判處死刑。嚴懲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審結涉槍涉爆、尋釁滋事、“黃賭毒”等案件4258件,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電信網絡治理,審結黃家昌、王楚鑫、陳浩等電信網絡犯罪案件1382件,維護公民財產和個人信息安全。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協調司法行政部門為2.39萬名被告人指定援助律師,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判處罪犯2.74萬人,依法宣告無罪89人,裁定減刑假釋3628人。
加強職務犯罪審判,促進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審結一審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案件269件347人,同比分別下降18.98%和11.48%。嚴懲重大職務犯罪,判處西安市政府原副市長強小安、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趙永軍等廳局級干部21人,西鄉縣委原書記演曉剛等縣處級干部38人。嚴懲群眾身邊的腐敗犯罪,審結醫療衛生、扶貧環保、征地拆遷等民生領域腐敗案件51件,洛南縣城關街道辦小河村委會原主任王學勇利用職務便利侵占移民搬遷項目資金,被判處有期徒刑。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依法判處行賄者13人,同比下降64.86%。
加強商事審判,優化營商法治環境。審結一審商事案件25.82萬件,同比上升20.32%。認真落實《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審結公司糾紛、企業掛靠、證券欺詐等涉產權案件1.42萬件,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西安市蓮湖區法院審理的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與鶴壁國龍物流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案入選全國法院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民商事案例。堅持尊重契約自由與保護契約正義相統一,審結各類投資、貿易合同糾紛12.31萬件,促進誠信交易;審結涉外商事案件397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渭南中院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防范和懲治虛假訴訟、虛假證據的實施意見,合力營造誠實守信的法治環境。加強破產審判,制定《執行轉破產直通機制操作規程》,審結企業破產、強制清算案件268件,促進企業優勝劣汰。西安市灞橋區法院通過破產重整程序有效化解“鼎翰名苑”等項目爛尾風險,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加強“疫后綜合征”司法應對,依法妥善化解涉疫糾紛,促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審結一審知識產權和競爭糾紛5542件,同比上升21.27%。強化前沿科技司法保護,審結專利權、技術合同、數字經濟等相關糾紛538件。強化知名品牌司法保護,審結“漢斯”“施耐德”等商標權糾紛2757件,“華清池”商標侵權案入選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強化版權和非遺作品司法保護,審結“唐貓”等著作權糾紛2048件。依法規范市場競爭,審結壟斷、不正當競爭糾紛199件,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發布《陜西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年度報告(2020)》,助力“秦創原”平臺建設,促進創新創造。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動態、簡報刊載了我省經驗。
加強環境資源審判,保障美麗陜西建設。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案件5919件,同比上升35.57%。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審結破壞生態案件569件,促進秦嶺“五亂”整治、長江“十年禁漁”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積極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審結環境污染糾紛117件,其中公益訴訟65件,三原縣法院審結的大程鎮政府未履行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法定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二批中國環境資源司法案例。加強跨域司法聯動協作,陜鄂豫3省高院、陜甘川渝4省11家中院分別簽署《環丹江口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嘉陵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強化恢復性司法理念,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管理辦法(試行)》,判令損害者支付修復金1751.57萬元,補植復綠306.69畝,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制定《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受案范圍(試行)》,推進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
加強行政審判,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審結一審行政案件1.04萬件,同比上升45.99%。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依法撤銷、變更、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無效1786件,判決行政機關履行職責559件,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積極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調解、撤訴1549件,辦理非訴執行案件3040件,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職。西安法院快審快執道路環境整治糾紛,依法護航十四運會。會同省委依法治省辦定期通報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同比上升4.20個百分點,安康鐵路法院審理的旬陽縣潤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訴旬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行為違法及行政賠償系列案入選全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典型案例。加強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發出司法建議219份,省高院提出《全省土地房屋征收補償案件司法審查報告》,促進依法行政。
三、深化司法為民,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堅持人民至上,強化司法為民舉措,深化司法為民實踐,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依法維護民事權益。審結一審民事案件20.93萬件,同比上升31.06%。召開全省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研究明確20項疑難法律應用問題,推動《民法典》全面正確實施。加強民生司法保護,審結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糾紛5.66萬件,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審結勞動爭議、追薪維權糾紛2.83萬件,幫助農民工追回欠薪6.18億元。加強老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權益司法保護,審結婚姻家庭、繼承糾紛和涉殘疾人案件7.02萬件,西安市新城區法院審理的賈某訴李某某繼承糾紛案、安康法院審理的高某琴等訴高某明共有物分割糾紛案分別入選全國老年人、殘疾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實施意見》,全省新設35個少年法庭,審結涉未成年人案件1.65萬件,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人格權司法保護,審結生命健康、名譽隱私等侵權賠償糾紛5468件,西安市灞橋區法院判令“微信群侮辱人格案”侵權人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維護人格尊嚴;2021年10月1日起在全省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促進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加強涉軍維權工作,會同西安軍事法院建立案件執行協作機制,辦理涉軍案件222件,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扎實開展“三秦颶風·2021”執行專項行動,執結各類案件33.8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474.50億元,同比分別上升43.54%和13.63%。認真落實依法治省委員會關于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意見》,法院執行和文書送達被納入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協助內容,集聚執行工作合力。加大失信懲戒和拒執行為打擊力度,發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18.87萬條,限制高消費23.34萬人,限制出境2107人,罰款、拘留4103人次,判處拒執罪58人,促使被執行人履行義務。堅持善意文明執行,推動4.25萬案件自愿和解,給予672名被執行人失信懲戒寬限期,維護其正常生產生活。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網拍可執行財產1.56萬件51.27億元,溢價率29.13%。全面清理未發執行案款、未認領不明款87.91億元,率先實現動態清零,受到最高法院通報表揚。
深入推進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拓展運用十大訴訟服務信息平臺,協調12家銀行建立線上線下多渠道訴訟費繳費模式,開通律師身份核驗“綠色通道”,全省法院網上立案3.59萬件、跨域立案954件、電子送達34.7萬件次、熱線查詢9.17萬人次,陜西移動微法院訪問量突破1000萬人次,訴訟服務“數字紅利”進一步釋放,“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的訴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加強與非訴調解、仲裁、公證機構工作銜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全省已有991個特邀調解組織和3442名調解員接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訴前化解糾紛15.31萬件,辦理司法確認1.07萬件,同比分別上升24.36%和127.11%。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印發《關于對接綜治中心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意見》,全省88個訴訟服務團隊入駐當地綜治中心,促進矛盾源頭化解,咸陽市“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
積極推進人民法庭“兩化”建設。認真貫徹強基導向,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部署開展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兩化”建設活動。印發《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布局調整優化方案》,確立“綜合審判為主、專業化審判為輔、巡回審判為補充”的法庭布局。制定《全省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評估標準》,明確“兩化”建設10項要求,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職能定位向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轉型升級,首批建成示范法庭19個、達標法庭60個,旬陽市法院趙灣人民法庭工作經驗入選最高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選編》。
加強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工作。堅持當賠則賠、應救盡救,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1782件,同比上升55.77%,判決行政賠償284件,決定司法賠償13件,維護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加大司法救濟力度,依法減免訴訟費1421件432.53萬元,確保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完善司法救助機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585件,同比上升81.14%,向2192名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金4699.54萬元,體現司法人文關懷。暢通涉訴信訪渠道,認真開展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全省法院收到來信來訪9012件次,同比上升7.93%,重復信訪同比下降5.48%。
四、深入推進“雙進”專項工作,不斷提升審判執行工作質效。緊緊圍繞“縱向有進步、橫向有進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奮力推動全省法院審判執行提水平、整體工作上臺階。
強化理念指引。堅持把“雙進”專項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推動全省法院工作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貫穿法院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推進“雙進”專項工作,在工作思路和方法機制上推動創新,在工作部署和綜合保障上統籌協調,在工作效能和減少訴累上體現綠色,在工作交流和學習借鑒上擴大開放,在工作目標和司法成果上實現共享,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司法獲得感、法官干警有更多職業尊榮感、法院事業有更大發展成就感。
狠抓機制創新。堅持質量第一、提高效率,落實“一般案件發改率低、重大案件‘三個效果’好、敏感案件‘三同步’工作實”的辦案要求。優化辦案評價評查體系,修訂省高院《目標責任考核實施辦法》和中級法院《執法辦案評價實施辦法》,落實發改案件“雙向評查、異議反饋”制度,評查發改案件8105件,促進辦好案、快辦案、多辦案。完善速裁快審機制,印發《二審民商事案件速裁快審工作指引(試行)》,設立313個速裁團隊,促進審判提速。健全視頻提訊機制,在全省104個看守所建成視頻提訊系統,破解疫情提訊難問題。完善審限管理,印發《加強和改進案件審限管理的意見》,深化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專項清理行動,三年以上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同比減少15%。
注重實踐檢驗。堅持把“摸清底數、查找短板、強化措施、提升質效”作為“雙進”專項工作總要求,以工作改進推動質效改善,以質效改善檢驗“雙進”成果。經過不懈努力,為期兩年的“雙進”專項工作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與2019年相比,全省法院克服疫情影響,受案數由76.26萬件增長到106.17萬件,上升39.22%;結案數由71.57萬件增長到96.43萬件,上升34.74%;員額法官人均結案數由181件增長到243件,上升34.25%;一審判決案件發改率3.79%,進步0.78個百分點;生效案件發改率0.12%,進步0.03個百分點;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92.54%,提高3.33個百分點;案件平均審理時間61天,縮短8天,執法辦案總體呈現質效雙升、動能增強的良好態勢,為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有力基礎。
五、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認真貫徹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強智慧法院建設,完成51項司法改革和信息化任務。
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堅持有序放權與有效監督相統一,推動各地法院全面建立審判權責清單,壓實辦案責任。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審判權力運行監督管理的實施意見》,修訂《專業法官會議工作機制實施細則》,細化院庭長、審判委員會、專業法官會議監督責任。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印發《民事再審申請案件嚴格適用指令再審工作辦法》,明確提審為主、指令再審為輔,強化上級法院統一法律適用、監督公正司法職責。全年審結二審案件5.38萬件,依法改判5784件;審結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8487件,提起再審672件,再審后改判286件。
協調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堅持法官員額動態調整,榆林、西鐵兩級法院在轄區內調整法官員額70名,促進人案配置均衡。建立法官員額候補、退出機制,推進員額法官遴選工作,補充招錄法官助理291名、聘用制書記員384名,優化審判團隊建設。落實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擇優選升高級法官142名,按期晉升法官等級387人,晉升法官助理、法警職務等級397人,激發隊伍活力。
深入推進訴訟制度改革。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制定常見多發刑事案件《證據標準》,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落實死刑案件二審全部開庭審理規定,切實防范冤錯案件。完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印發《適用普通程序獨任審理民事案件的指引》,全省法院民事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達81.28%,同比上升3.91個百分點。
全面推進司法公開。堅持以公開促公正,網上發布生效裁判文書69.82萬份,及時公開審判執行信息242.62萬條,案件流程信息公開率達99.92%。加大庭審公開力度,全年直播庭審4.86萬場次,同比上升15.71%,群眾點擊量達5097.67萬人次。創新司法公開方式,開展“執行案款集中發放”和“今日我當班”記者體驗式采訪活動,會同中央電視臺攝制播出紀錄片《執行現場(第二季)》,微電影《新秋菊打官司》獲全國第八屆“金法槌獎”微電影一等獎,不斷提升法院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切實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堅持信息化建設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上線立案輔助、案件關聯、串案分析等19項輔助辦案功能,漢中中院在線司法鑒定工作機制入選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建成陜西智慧法院司法數據中臺,實現辦案數據實時提取、自動分析,該經驗入編全國智慧法院典型案例。研發審判執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實時分析廉潔風險,推動監督制約從“被動等”向“主動巡”轉變。
六、全面從嚴治院,努力建設高素質法院隊伍。緊扣忠誠干凈擔當,持續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法院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加強法院黨建工作。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立“陜西法院人民司法傳統教育基地”,延安中院會同4省老區法院建立“革命圣地法院黨建聯盟”,賡續優良司法傳統。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任用、遴選招錄力度,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深化模范機關創建活動,激勵擔當作為、履職奉獻,全省3846名法官干警投身社區抗疫。人民群眾對法院隊伍滿意率達97.51%,同比上升0.42個百分點。
扎實開展隊伍教育整頓。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全省第一批、第二批法院隊伍教育整頓,全省法院政治生態、紀律作風、素質能力、司法公信進一步優化提升。聚焦筑牢政治忠誠,實施全員政治輪訓,徹底肅清周永康、趙正永等流毒影響。聚焦清除害群之馬,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和組織查處,全省法院運用“四種形態”處理干警1683人,其中省高院18人。聚焦整治頑瘴痼疾,全省法院發現整改頑瘴痼疾問題2637個,形成制度成果1118項;開展違規違法辦理“減假暫”案件全面排查整治,翻查“減假暫”案件32.13萬件,整改糾正問題案件102件;開展執行領域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會同省檢察院建立民事執行與檢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聚焦弘揚英模精神,舉辦“老法院人”講優良傳統報告會,選樹“三秦最美法院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基層解難題”實踐活動,展現法院隊伍教育整頓新形象。
提升隊伍業務能力。加強業務培訓,舉辦民法典、刑事審判等各類業務培訓班64期2.5萬人次,組織全省法院書記員業務“大比武”,增強履職本領。深化院校合作,會同西安交通大學共建外國法查明與涉外司法案例研究基地,會同西北大學建立知識產權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和卓越法治人才實踐教學基地,會同西北政法大學創建破產法理論與實務研究中心,拓展司法研究與人才培養渠道。加強審判總結和理論研究,評選發布2020年陜西法院十大審判執行案件,全省法院28份論文、案例、裁判文書在全國法院評比中獲獎。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修訂《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及時在內網發布法院系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舉辦警示教育影片展播、家風建設系列活動,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實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全面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制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近親屬禁業清單〉實施辦法》,凈化司法生態。加強監督執紀問責,對3個中院開展司法巡查,對6個中院和10個基層法院進行審務督察,對57件執行案件實施“一案雙查”,全省法院受到黨政紀處分208人、移送司法10人。
七、主動接受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法院工作。認真接受人大監督,專題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配合開展企業破產法、公證法執法檢查,全面落實審議意見。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溝通,多渠道聽取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按期辦結并回復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8件、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18件。加強日常監督聯絡,開展代表委員集中走訪活動,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法院、列席會議、旁聽審判1.66萬人次。依法接受檢察監督,審結檢察機關二審、再審抗訴案件280件,支持抗訴116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舉辦“法院開放日”和新聞發布會360場次,召開律師座談會,加強特約監督員聯絡工作,促進法院工作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2021年全省法院各項工作平穩健康發展,39個集體、45名法官干警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這些成績和進步的取得,是省委堅強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省政府、省政協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特別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全省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新時代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司法理念和服務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訴訟案件持續大幅增長,司法能力和隊伍素質還需進一步增強;公正司法要求越來越高,規范司法、廉潔司法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持續努力,不斷加以改進。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省法院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和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講政治、抓辦案、帶隊伍、推改革、強科技、增公信”工作思路,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奮力推進新時代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是持續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準確把握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進“雙進”工作常態化,奮力開創新時代全省法院工作新局面。
二是持續注重職能發揮,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嚴懲各類刑事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切實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責任。牢固樹立新時代正確司法理念,全面加強民商事審判,優化營商法治環境,強化產權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秦創原建設,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支持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三是持續深化司法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堅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強化民生權益司法保障,妥善化解涉疫糾紛,切實解決司法領域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公正高效規范文明執行,健全落實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及時兌現群眾勝訴權益。鞏固拓展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全面推進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兩化”建設,筑牢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四是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切實提升法院工作發展動能。深化司法責任體系和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正確貫徹實施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抓好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工作,完善“四類案件”監督管理機制,加快構建科學合理、規范有序、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全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執法辦案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法院工作信息化水平。
五是持續強化從嚴治院,努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法院隊伍。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隊伍教育整頓成果,進一步筑牢政治忠誠、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水平。堅持嚴的主基調,發揚“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全面落實“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馳而不息正風肅紀。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檢察監督和各方面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須新作為。我們將在省委堅強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認真落實本次會議決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推進新時代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