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健康西安建設,提升為群眾健康服務效率,西安市圍繞解決醫療保障領域堵點、痛點問題,通過建立醫保服務站(室)推動醫保經辦服務向基層拓展,形成以市醫保經辦機構為核心,區(縣)醫保經辦機構為中心,鄉(鎮、街道)醫保服務站為樞紐,村(社區)醫保服務室為網底的四級聯動醫保服務網絡,打造“醫保+網格化”格局,為參保群眾提供“馬上辦”、“門口辦”的優質醫保服務。
因地制宜 整合資源
建設經辦服務網格化體系
解決經辦服務的堵點、痛點問題,建立標準統一、上下貫通、運行高效的基層醫保經辦服務體系是基礎。
在人員場所上,依托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現有人員和設施設置鄉鎮(街道)醫療保障服務站、村(社區)醫療保障服務室,統一設置標牌、標識、服務窗口,做到場所固定、人員到位、標識明顯。截至目前,建成186個鄉鎮(街道)醫療保障服務站,3141個村(社區)醫療保障服務室,覆蓋率均達100%。
在服務事項上,各區縣、開發區結合轄區工作實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能放必放,應放盡放”原則下沉醫保高頻事項,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在服務規范上,明確工作職責、服務承諾、工作紀律、文明用語四項制度,按照經辦服務事項名稱、事項編碼、辦理材料、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服務標準“六統一”和服務質量最優、所需材料最少、辦理時限最短、辦事流程最簡的“四最”要求,全面提升服務效能,擦亮醫保品牌。
培管結合 賦能增效
建強經辦服務網格化體系
解決經辦服務的堵點、痛點問題,打造服務規范、紀律嚴明的專業醫保經辦隊伍是保障。
加強配置,理順管理,充實人員力量。要求鄉鎮(街道)由1名領導班子成員具體分管醫保工作,鄉鎮(街道)醫保服務站配備不少于2名醫保專干,村(社區)醫保服務室配備1名醫保專(兼)職人員,實行雙重管理,行政上由鄉鎮(街道)、村(社區)統一管理,業務上接受醫保部門指導。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備353名鄉鎮(街道)醫保工作人員、3407名村(社區)醫保工作人員。
加強培訓,確保業務“接得住、辦得好”。高新區組建了業務“支援工作隊”,負責各便民服務中心的日常咨詢反饋、答疑、業務指導等工作;碑林區預設10個高頻日常經辦場景,組織實地演練;雁塔區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單位醫保交流群”等平臺,實時發布政策、答疑解惑、辦理業務,制作上傳“一分鐘教你辦業務”系列小視頻,隨時隨地實現工作共聯、資源共享、難題共解。
加強激勵,提高工作主動性。周至縣、臨潼區對村級醫保工作人員分別按照每人每月200元、150元標準進行工資性補貼,根據績效考核情況進行發放。
能放必放 高效便民
用好經辦服務網格化體系
解決經辦服務的堵點、痛點問題,提供優質便捷、暖心高效的服務是根本。
大力推動醫保經辦服務下沉。新城區10項、碑林區13項、周至縣16項……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醫保經辦服務的作用,實現醫保業務“門口辦”“馬上辦”。此外,未央區在中國農業銀行未央支行和長安銀行西安未央區支行設立醫保專用窗口;雁塔區在39家定點醫療機構中建立了醫保服務站,延伸經辦服務末梢。
對老弱病殘特殊群體,主動提供幫代辦服務。高新區開辟了“助老服務專區”,進行政策咨詢、業務辦理、信息查詢、資料預審等輔導幫辦服務;雁塔區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零售藥店負責人建成定點醫藥機構經辦隊伍,對困難群體提供免費上門送藥、血壓測量等暖心服務。
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更多醫保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高新區開發建設了醫保網廳系統,僅需單點登錄,即可實現全險種經辦;長安區開發微信參保小程序“長安醫保信息申請平臺”,用手機就可以辦理信息變更、停保、續保等業務,推動醫保服務實現“掌上辦”“指尖辦”的創新探索與實踐。(記者 馬相)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