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結合“三個年”活動,省生態部門將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精準的全過程服務。
拒絕4個環保要求不及格建設項目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聚焦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和“生態環境品質更高”的目標,發揮環評在源頭預防體系中的主體制度作用,從源頭嚴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4個建設項目不予審批。
同時,規范“兩高”項目環評審批,及時調整“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簡稱“兩高”)項目范圍和權限,落實生態環境部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行業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原則,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據統計,2022年全省共審批2509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涉及投資約4271.53億元。
39個建設項目享受環評豁免紅利
我省以產業園區為切入點,深化產業園區環評聯動改革。聯合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確定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4個產業園區,組織開展第二批產業園區環評聯動改革試點。
完成第一批產業園區環評聯動試點中期效果評估。試點簡化環評內容,大幅縮短了入園項目環評審批時間,降低了項目入園落地的制度性成本,進一步優化了園區營商環境。
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39個建設項目享受環評豁免、告知承諾制審批、共享環境監測數據等試點政策紅利,涉及總投資超66.19億元。
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精準的全過程服務
結合“三個年”活動,在推進高質量項目方面,我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嚴把生態環境準入關。在項目環評審批中,重點關注項目類型及其選址、布局、規模等要符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劃等要求,避免出現觸碰法律底線的“硬傷“。嚴格審查涉“兩高”行業的綜合性規劃和工業、能源等專項規劃環評,從嚴控制“兩高”項目建設。
征集2023年需環評支持的項目,建立包括省級重點項目、交通、水利、新能源等行業的環評服務審批臺賬,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精準的全過程服務。
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點項目,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對環境影響風險可控的項目,實行容缺預審,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對存在環境制約因素,已經完成環評編制任務的項目,提前組織技術審查,指導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進行優化調整;對尚未開展或完成環評編制任務的項目,提前研判,一次性告知審批要求以及需要前期完成的工作,在項目正式受理后,節約評估時間,提升審批效率。
對位于已開展規劃環評的相關產業園區內、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簡化環評編制內容、登記表豁免等措施。鼓勵各市(區)對已完成出讓的“標準地”內符合告知承諾制審批條件的建設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縮減環評審批時間。
(記者 高樂 見習記者 閆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