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2月28日,記者從西安市水務局獲悉,連日來,全市水務系統正通過召開一場場專題部署會、啟動一個個重點水利工程,加速推進渭北區域涉水項目規劃建設,為城市“北跨”發展構建水網體系。
現狀:2022年全年總供水量3.62億立方米
日均處理污水能力41.5萬噸
“2022年,渭北區域的總供水量為3.62億立方米,能夠滿足當前的供水需要。”西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
據了解,從供水水源來看,渭北區域供水主要以地下水和外調地表水為主。其中,1.9億立方米外調水來源于黑河引水系統、寶雞峽、涇惠渠和交口抽渭。
在污水處理方面,截至2022年,渭北地區累計建成11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41.5萬噸,實際日處理量約25萬噸,足夠滿足當前渭北污水處理需求。
在生態方面,渭河西安段(不含西咸新區)河道長140.6公里,有灞河、涇河、黑河、澇河等22條支流。從2008年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工程拉開序幕以來,隨著渭河綜合治理的實施,曾經雜草亂生、水質污濁、堤岸毀壞的渭河舊貌,已經變成“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景致,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規劃:近期將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
日污水處理能力27萬噸
治城先治水。在西安市大力推進“北跨”發展進程中,西安市水務系統也在積極謀劃,全面推進渭北區域涉水項目規劃、建設,為“北跨”發展助力。
“目前,引漢濟渭工程正在加速建設中,屆時,漢江清流將潤澤關中,從根本上改變渭北區域的水資源條件。”西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按規劃,2030年,引漢濟渭調水中的10億立方米將分配輸送至西安主城區、西咸新區及周至、鄠邑、高陵、閻良、渭北工業園區等大西安區域,將為城市的發展帶來重要保障。
為助力“北跨”發展,根據規劃,西安市近期(2023年至2025年)將新建中型調蓄水庫1座、水廠2座、污水處理廠4座,敷設供水管網26公里、再生水管網28公里,并配套建設再生水市政雜用設施。屆時,渭北區域將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27萬噸。遠期(2026年至2035年),將新建水廠7座、污水處理廠9座,敷設供水管網39公里、再生供水管網56公里,并配套建設再生水市政雜用設施。屆時,將新增日供水能力13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42.5萬噸。
舉措:加速構建“北跨”區域水網絡
全面提升河道水災害防御能力
“當前,我們水務系統要全面保障渭北區域近期及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和水災防御能力提升,全力為‘北跨’發展保駕護航。”西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根據相關部署,西安市水務系統將積極配合省水利廳加快引漢濟渭輸水北干線工程、東莊水庫輸水管網工程建設,確保渭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用水需求;加快主城區跨渭河供水管道、渭北區域水廠及供水管道工程建設,滿足區域近期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統籌區域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同時,還將加快推進涇河高陵段堤防治理工程、石川河臨潼段堤防治理工程等渭北區域堤防工程建設,提高水災害防御能力。 (記者 南江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