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舉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
今天(3月22日)上午,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記者會上獲悉,過去一年,國際港務區以“建設世界一流內陸港,打造‘雙循環’核心樞紐”為目標,全力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浐灞生態區以“國際生態會展城”為依托,著力打造“中西部第一會展品牌”,兩區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2022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總量4639列穩居全國第一
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孫藝民介紹,2022年,國際港務區加快建設總投資206億元的18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支撐項目,西安國際港站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3束6線到發線18條鐵路場站,可滿足每年一萬列開行需求。
“2022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總量4639列,增幅20.8%,在全國72個開行城市中開行量穩居第一。”孫藝民表示,浐灞生態區推動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總領館進駐,領事館區簽證國別超20家;“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全面運營,入駐外貿企業300余家,覆蓋陜西80%的縣域地區。
同時,國際港務區加快推進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康佳、京虹、碩達等工業項目投產運營,西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去年互聯網產業交易額超過2200億元,約占全市40%。浐灞生態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全國一線品牌保利大劇院正式開放,華夏文旅加快創建4A級景區,實現旅游收入44.8億元;推進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進博館、重型館建設,秦創原·陜西科技創新谷當年建設、當年封頂,建成長安大學科技園,騰訊眾創空間喜提國字招牌,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超34億元。
在民生方面,國際港務區引入交大附小、附中、西工大幼兒園,10所學校建成投用,新增學位9600個,交大一附院國際陸港醫院即將竣工投用,安置房建設全市領先,灞河國際港務區段被評為“全省幸福河湖”。浐灞生態區建設兒童醫院浐灞分院、前海人壽西安醫院、通用環球浐灞中心醫院等5家三甲醫院,新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示范性養老院,建成1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新改擴建學校6所,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學有所教。
引進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直播企業100家以上
“2023年,兩區將緊抓‘北跨’發展機遇,著力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上做表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孫藝民表示,國際港務區將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量質“雙提升”,優化班列運行組織,保持全國領先;持續擴大“+西歐”朋友圈,加強與沿邊口岸和沿海港口合作,加大與境外鐵路公司和國際船運公司合作,全面構建國際化現代化的物流體系;浐灞生態區將深化“國際會展+自貿+保稅”組合發展,拓展“一帶一路”貿易之家功能,加快創建陜西自貿試驗區協同創新區,打造西安東部國際文化交流核心區,構建一園、一中心、一平臺、一倉、一館的“五個一”格局。
國際港務區將加快康佳二期、匯芯、國網、西部超導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再新引進制造企業20家,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引進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直播企業100家以上,打造“一帶一路”電商中心;再引進總部企業10家以上,加快渭河南岸總部企業聚集區建設。
浐灞生態區將強化投行思維、鏈式思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新引入招商項目45個;全力推進44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打造西安設計之都浐灞承載區,構筑總部經濟新高地,叫響“星河入夢灞上夜”文旅品牌。
此外,將深入推進“名校+”工程,加快7所學校、4家醫院、34個安置小區等民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渭河南岸15公里綠帶綠化、生態修復及周邊基礎設施工程,切實將“把渭河打造成西安城中河”的擁河發展模式落到實處。持續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發揮好“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作用,營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記者 蘇靜萌)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