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今年,神木市堅持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勝負手、總牽引,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全面推行田長制,防止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落實種子、化肥、農機等重要生產資料補貼政策,新建高標準農田2.7萬畝,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2.5萬畝,啟動2萬畝亞投行綠色農田項目建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推動鄉村產業鏈條升級,壯大玉米、小雜糧、肉牛肉羊三大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漁業、奶業、馬鈴薯、中藥材、特色林果、設施蔬菜六大特色產業,推動陜果集團紅棗深加工項目開工,加快長青20萬只湖羊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力爭陜西糧農、陜西中穗兩個萬頭牛場落地,羊子飼養量達到了180萬只、肉牛10萬頭、生豬23萬頭。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統籌安排資金1.9億元,實施項目164個。開展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回頭看”,銜接資金用于扶持產業發展比例達到72%。全面實施“村企結對強產業·工農融合促振興”行動,完成第一批78個企業和85個村結對工作,打造以工哺農、村企共贏新模式。
建設宜居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抓好13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定期開展清潔庭院、村容提升評比獎勵活動;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和環衛清運“兩網”融合,垃圾、污水有效處理率分別達到93%、70%。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創建“四好農村路”90公里,新建5G基站380個。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新增農業生產托管面積5萬畝,有條件的村逐步推進整村托管;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行動,年經營收益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個。培育省級龍頭企業3家,規范提升家庭農場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賀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