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07:25:31 來源:陜西日報
2020年以來,陜西作家出版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題材文學作品超過50部,謳歌時代精神的紀實文學類作品超過100部;2022年,陜西作家的3部作品獲國家級文學大獎
陜西作家所著的《張富清傳》《國家至上》等作品擺放在書店的顯眼位置。 記者 戴吉坤攝
讀者在書店專柜選購陜西作家創作的脫貧攻堅系列題材圖書。 記者 戴吉坤攝
“陜西省作協一次就推出8部反映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文學作品,全國罕見,令人震撼!”3月19日,在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召開的鄉村振興題材作品研討會上,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陳倉感慨地說。
這8部作品是近年來“文學陜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深入生活的創作傳統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陜西作家已經出版的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題材文學作品超過50部,緊貼時代進步、謳歌時代精神的紀實文學類作品超過100部。2022年,陜西作家更是斬獲3個國家級文學大獎,其中,趙韋的長篇紀實文學《國家至上》榮獲第十六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鐘法權的長篇報告文學《張富清傳》和陳倉的散文集《月光不是光》雙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至此,陜西省作家獲得國家級文學大獎的數量增至54個。
為時代精神立傳
2019年6月,張富清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為了讓老英雄的事跡在新時代激勵更多人奮進,陜西省作協將《張富清傳》列為重點扶持創作項目。作家鐘法權歷時2年完成了《張富清傳》的創作。2020年,《張富清傳》經陜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后,迅速暢銷全國各地,至今已多次再版。
2020年,據不完全統計,陜西省作協會員出版文學作品163部,在各類公開刊物發表作品1324篇,有183部(篇)作品獲得全國各類文學獎項。
建黨100周年之際,陜西省作協推動、扶持作家創作出版了多部反映黨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成就的優秀現實主義題材文學作品。李敬寅的《轉戰陜北》描寫了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黨中央以非凡的智慧和膽略轉戰陜北和敵人戰斗的故事;孫楊的《興安蹤影》講述了1938年至1941年,在同敵人的英勇斗爭中建立、發展、壯大起來的陜西安康地區黨組織的戰斗歷程。
2022年以來,“文學陜軍”聚焦時代主題,先后推出《秦嶺記》《長安》等大批優秀作品。《秦嶺記》等3部作品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22年度好小說榜單”,《庚子故事集》獲“朱自清文學獎”,《長安》等10部作品獲“中國工業文學作品獎”,《自然主義者的莊園》獲“屈原詩歌獎”。
為脫貧攻堅凝神
脫貧攻堅戰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壯麗詩篇,“文學陜軍”也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陜西省作協結合實際積極推動精品創作,幫助作家用獨特的文學方式助力脫貧攻堅。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從2017年開始,歷時兩年時間主持編撰《第一書記扶貧手記》一書,多次召開培訓會、改稿會進行修改打磨。《第一書記扶貧手記》被中宣部評為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之一;2020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絲路書香工程項目;2021年,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中,榮獲優秀教材獎。
在陜西省作協的引導下,“文學陜軍”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脫貧攻堅主題創作中,《耕夢索洛灣》《國家戰略》《時代答卷》《大地足音》等一大批脫貧攻堅題材作品紛紛出版。這些作品聚焦脫貧攻堅實踐,挖掘鄉村生活肌理,捕捉時代脈動,以多彩的筆墨描繪了陜西鄉村的巨大發展成就,抒寫了廣大干部群眾在改善鄉村面貌中的奮斗事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020年,陜西省作協和陜西省扶貧辦聯合舉辦陜西網絡作家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多次組織引導青年網絡作家關注脫貧攻堅的偉大歷程,風圣大鵬、關中老人、紫芒果、楚清等一批知名網絡作家逐步把創作的觸角深入到現實題材中。
為社會發展助力
聚焦時代變遷,為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威,一直是陜西省作協積極倡導的創作方向。
在陜西省作協的爭取下,中國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落戶長安區和商洛市,2022年,數十位全國知名作家深入兩地開展采訪調研。2023年,省作協又開展“禮贊二十大 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主題采風調研,組織作家深入到石泉、紫陽等地,多維度、多角度了解城鄉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等成果。
全面推進“陜西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計劃”的實施,陜西省作協組織多項文學實踐活動,開展主題創作項目扶持作品征集、評審、簽約工作,僅2022年就立項扶持11部作品。
2020年,陜西省作協實施了“最美奮斗者”報告文學重大精品主題創作,組織多名實力作家,分別以贠恩鳳、趙夢桃、國測一大隊、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等先進人物和先進群體為創作對象,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紀實文學作品,展示了新時代陜西新形象、新風采。
幾年來,“文學陜軍”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取得許多重要收獲。
《國家至上》把文學的視角聚焦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上,講述了中國航天科技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展現了中國科學家面對人員、設備、原料的匱乏等困境,白手起家、篳路藍縷的不懈奮斗。
作家阿瑩的《長安》,敘述了在特定時代特定地域一場既重大又神秘的軍工企業的建設過程。賈平凹點評該書時說,《長安》把新中國軍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變遷書寫得細膩逼真,把一代勇于獻身國防工業的群體描寫得栩栩如生,把一段熱血沸騰的奮斗歲月編織得動人心魄,作品極具現實意義和地域、行業特征。
作家和谷的長篇紀實文學《綻放》以編年史與人物列傳的敘述方式,透過趙夢桃小組13任組長的個性生活化視角,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紡織戰線的這面旗幟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記者 張軍朝 通訊員 藺曉東)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